國立成功大學循環經濟社、永續創新社與研究發展處攜手舉辦了【綠色經濟×永續轉型】系列講座,第二場子講座於 11 月 9 日順利舉辦。本場講座邀請到工研院綠能所副研究員也是成大化學所校友的呂巧玲小姐,分享了有關維修權與循環經濟的相關主題─「打開維修吧!修復你與物品間的關係」。
本次活動由成大研發處計管組吳尚蓉組長致詞揭開序幕。吳尚蓉組長提到循環經濟成功的案例,曾去到芬蘭的她發現當地的回收機制做得相當好,不但會確實做好分類,甚至有可以回收變換金錢的回收機,民眾只要帶著鋁罐或寶特瓶,投入機台中,回收機自動掃描識別其垃圾類型,進行分類,最後再給消費者一張消費券。這讓學生認識到其實循環經濟不一定需要大量的知識背景,從生活中也能實踐循環經濟。
呂巧玲副研究員在講座一開始以輕鬆愉快的方式談到何謂循環經濟,以及線性經濟,線性經濟簡單而言就是一個商品從開採原物料 到消費使用,最後被丟棄;而循環經濟最大的不同是,在商品被消費使用後則是被回收再製,使其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循環。這樣方式不僅能減少浪費,也能有效利用物質。除此之外,她也提到循環經濟當中很著名的蝴蝶圖,說明在工業循環當中,又以「維修」最具價值。
也因為維修具有價值,因此出現了「法國可維修指數」的概念,此項指標滿分為 10 分,越高分代表商品越容易被修復,隨後歐洲又延伸出維修權(Right to Repair)法案,推動手段包含設計階段、銷售階段以及使用面向三個階段,透過設計階段使產品/服務設計提升其易修性;在銷售階段則是藉由資訊揭露方式影響購買政策;使用階段,則是保障消費者的維修權利,達到減少廢棄物的目的。
呂巧玲副研究員也分享自己 2023 年在荷蘭參加的世界循環經濟論壇,說明荷蘭人如何從生活中去做到循環經濟,像是在論壇中使用自然材質的餐具、食用蔬食以及回收機兌換消費卷等。她也引用 IRP 共同主席 Janez Potočnik 的話 :「改變我們與自然的關係勢在必行,未來將是綠色的,否則將沒有未來。」說明人類跟自然是一體的,如果我們破壞自然等於破壞自己的生存的環境,所以未來要綠色,沒有綠色即沒有未來。
最後,呂巧玲副研究員和學生們一起互動,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實踐循環經濟,有學生提到會上成大二手版購買二手商品,不僅省錢也能減少浪費;也有學生提到自己會維修損壞的物品,以延續物品壽命,另外,還有許多同學說自己會自帶環保杯、餐具以減少浪費。從對話中可以發現,實踐循環經濟並非難事,只要願意,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循環經濟。
【綠色經濟×永續轉型】第三場子講座將於 11 月 30 日(四)舉行,所有關心永續發展的師生們敬請留意成大循環經濟社粉絲專頁和校園信箱,不要錯過下一次的精彩活動!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3-11-11
【綠色經濟×永續轉型】系列講座,第二場子講座於 11 月 9 日順利舉辦
成大研發處計管組吳尚蓉組長(左)感謝前來演講的工研院綠能所副研究員也是成大化學所校友的呂巧玲(右)
許多同學說自己會自帶環保杯、餐具以減少浪費
學生們分享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實踐循環經濟
呂巧玲副研究員在講座一開始以輕鬆愉快的方式談到何謂循環經濟,以及線性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