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物理系許瑞榮教授天文研究受肯定 榮退獲贈小行星命名榮耀-國立成功大學永續發展SDGs

成大物理系許瑞榮教授天文研究受肯定 榮退獲贈小行星命名榮耀

SDG9

成大物理系許瑞榮教授天文研究受肯定 榮退獲贈小行星命名榮耀

Synergy Correlation

 

文/孟慶慈、物理系 圖/物理系


國立成功大學物理系教授許瑞榮在校服務 34.5 年,教學、天文科學研究與服務、學生輔導等備受認同。許教授將於 2 月退休,物理系日前特地為他舉辦歡送會並授予名譽教授。中央大學感佩許瑞榮教授在太空領域研究之付出與成果,特將鹿林天文台發現之 611070 號小行星命名為許瑞榮小行星,台長林宏欽當天親自到場頒贈小行星銘牌,致上最高敬意。
 
許瑞榮小行星(Hsurueron),編號 611070,為 2006 年 7 月 21 日由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林宏欽及美國馬里蘭大學的葉泉志博士共同發現,其位於主小行星帶上之天體,軌道半長軸為 2.349 天文單位,約為 3.5 億公里,公轉週期為 3.6 年。中央大學小行星命名為許瑞榮小行星,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審查通過。

溫馨的歡送會,獲名譽教授頭銜、得到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銘牌,許瑞榮教授內心滿是歡喜,深深覺得在成大任教的日子「真是幸福快樂阿!」。
 
回首來時路,他感謝讀研究所時楊維邦老師的帶領與栽培,感恩成大物理系提供教職及同儕的協助與包容。謝謝學術研究團隊員們一起成就共好。感謝各系教授與助理,合力推動臺南的科普教育。謝謝成大心輔組協助,讓他有能力輔導學生度過難關。
 
許瑞榮教授感性地說,時間過得飛快,34.5 年來的教職生涯即將告一個段落,過去在教學、研究、服務等方的耕耘,算是任務完成,平安下車。接下來將以兼任方式繼續協助系上的師培課程,也會擔任理學院科學教育中心的義工,持續盡一些心力。
 
許瑞榮教授 76 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自 78 年 8 月至國立成功大學物理系任教至今,於服務期間一直以誠懇厚實、不計個人得失、鍥而不捨投入教學、研究、服務與輔導。物理系系務會議推薦授予名譽教授頭銜並經校教評會通過。榮退歡送會上系主任羅光耀教授親頒名譽教授證書。
 
許瑞榮教授在教學、研究與服務的重要貢獻:
在教學上連續多年獲得教育部教學實踐計畫補助,並以建構融合講授、展演示範與主題實驗的普通物理課程計畫,獲得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肯定。並帶領學生開發了許多具有啟發性的教材和教具,課程講義均開放於網站,無私地提供有興趣的師生取用。
 
在研究上,許瑞榮教授為福衛二號高空大氣閃電影像儀(簡稱ISUAL)科學任務的主要領導學者,自 1998 年任務申請至 2017 年任務結束,帶領團隊執行本項國家級科學任務,並有多篇重要論文發表,包含一篇「自然」(Nature)期刊論文,大幅改變學界對於高空短暫發光現象的了解,使得 ISUAL 任務成為近年來大氣電學領域最成功的衛星任務之一,獲得國際學界的高度肯定。
 
在服務上,創立了成大理學院科學教育中心,已發展成為南台灣的科學教育重鎮,在其帶領下歷年來已提供超過 10 萬人次的服務。任職理學院副院長期間,與院內同仁共同推動本校模組化課程,促成本校教師跨域教學合作與學生跨域學習,更是本校重要課程改革指標之一。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4-01-05

許瑞榮教授(左)獲贈以其名字命名之小行星銘牌

許瑞榮教授(右)獲名譽教授

成大自製立方衛星 Lilium-1 順利運行 首次公開滿月自拍影像

SDG9成大自製立方衛星 Lilium-1 順利運行 首次公開滿月自拍影像

View more
創建台灣新護國神山產業 成大團隊研發新一代網路拓樸 超越美中日之超級電腦的技術

SDG9創建台灣新護國神山產業 成大團隊研發新一代網路拓樸 超越美中日之超級電腦的技術

View more
成大資訊系與台積電舉辦 2024 IMC DAY 聚焦智慧製造與創新應用

SDG9成大資訊系與台積電舉辦 2024 IMC DAY 聚焦智慧製造與創新應用

View more

NCKU SDGs

永續發展目標

701 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雲平大樓西棟7樓

2022©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國立成功大學SDGs離岸團隊擁有全球風能維護團隊5年的全球風控中心,並擁有5年的第一套商業套化輪播式光達設備;除建立捲簾式的移動監控技術,與ECN展示現歐洲海事外展能力。建築複合功能設計團隊與建築外置經驗塔在介紹節能建築的同時,驗證建站技術也在技術中心及平台上進行技術測試,分享階段平台成果試驗成果未來生結合應用的架構,以作為開發系統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