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莎士比亞遇見機器人:成大建築以人機共舞技術參與台大戲劇系 25 周年製作《哈姆雷特機器人》舞台劇演出獲巨大迴響-國立成功大學永續發展SDGs

當莎士比亞遇見機器人:成大建築以人機共舞技術參與台大戲劇系 25 周年製作《哈姆雷特機器人》舞台劇演出獲巨大迴響

SDG9

當莎士比亞遇見機器人:成大建築以人機共舞技術參與台大戲劇系 25 周年製作《哈姆雷特機器人》舞台劇演出獲巨大迴響

Synergy Correlation

  •  
文、圖/成大建築系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沈揚庭教授與博士候選人王宓琦,長期致力於推動科技與藝術的跨領域合作,近期的代表作包括 2024 年初與安娜琪舞蹈劇場合作,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呈現「人機共舞-跡」的創新演出,結合機械手臂與舞者雙人舞,探索人與機械之間的動態關係。此外為了能讓這個新開發的科技藝術在教育領域推廣紮根,沈揚庭老師更於校內通識模組化課程開設「人機共舞」的彈性密集微學分課程,激發學生對跨界創作的興趣,並在 5 天的密集課程內帶領一批跨領域的學生跨越科技與藝術的壁壘,完成 5 部人機共舞的實際創作。本次,成大團隊再度跨足戲劇領域,參與臺灣大學戲劇系創系25週年年度製作《哈姆雷特機器人》,以科技與藝術交融的形式,為經典劇作帶來全新詮釋。

異地共演 與機械手臂的創新戲劇體驗
 
《哈姆雷特機器人》是一部極具實驗性的作品,是台大戲劇系獲文化部「博物館及藝術 5G 科技跨域應用計畫」支持下所製作的重要成果。該劇以異地共演的概念於臺大遊心劇場與外教中心實驗劇場同步上演,兩地演出故事與視角各異,觀眾可自由選擇場地體驗截然不同的劇場氛圍。在遊心劇場中,劇組重構《哈姆雷特》的關鍵段落,聚焦於角色內心的核心衝突,包括一段由演員與機械手臂的互動演繹出了愛人間的掙扎與糾葛,可謂畫龍點睛之筆;而在實驗劇場,劇作家蔡志擎全新創作的故事,讓莎士比亞與哈姆雷特展開深刻對話,探索角色的自我意識如何在不斷排練中萌發。
 
成大團隊此次為《哈姆雷特機器人》注入了機械手臂技術,這項技術不僅參與演出,還成為劇中角色間對話的重要橋樑。該橋段希望能演繹出王子哈姆雷特(Prince Hamlet)與女主歐菲莉亞 (Ophelia)之間的從甜蜜到癲狂的內心轉變。在劇組的巧思下,短暫的以機器人取代了王子哈姆雷特,作為一種內在矛盾的外顯象徵,並與真人女主展開一段舞蹈,希望能給觀眾帶來一種如幻似真、亦隱亦顯得戲劇張力。這個橋段無疑是戲劇表演的一大突破與挑戰,而身為幕後機械手臂科技藝術家的王宓琦與葉于瑄也不辱使命,將機械手臂與舞蹈相互融合到劇情當中,讓機械手臂與演員之間展現出如詩般的動態律動,模糊了人類與機械之間的界限,更進一步深化了戲劇表現層次與境界。邀請成大團隊參與製作的台大戲劇系謝筱玫前主任更表示這次與成大合作展現出詩意的人機共舞,是上半場演出的一大亮點。

人機共舞技術的突破應用
 
對於許多從事設計或是藝術創作的人來說,科技的應用有時和藝術的創作是有矛盾與衝突的,尤其是在掌握技術上往往需要投入許多的精力,這也壓縮甚至限制了創作的思維與發揮。以這次的人機共舞科技藝術創作歷程來說,要能同時兼顧機械手臂的動作編程和舞蹈及舞台劇的創作便面臨了極大的挑戰。為了降低科技的門檻,讓劇作家、舞者、演員等藝術工作者能夠無編程的(No Code)的運用機械手臂,成大的王宓琦博士候選人與工科系碩士生仲其宇共同開發了一套「人機共舞互動式編舞網頁介面」,該介面能透過攝影機即時捕捉舞者的動作骨架,並將其動作轉譯為機械手臂的舞蹈模式。這使得非機械專業者,包括舞蹈家與戲劇創作者,也能輕鬆且直覺地運用自身的紙體動作為機械手臂設計動作,就如同用身體在教機械手臂跳舞。該技術在《哈姆雷特機器人》中展現了極大的潛力,不僅讓機械手臂以堪比真人舞者的靈動動作成為戲劇敘事的一部分,也讓創作者能更專注於透過機械手臂與演員相互間的的肢體互動橋段設計,賦予其角色更多的內在情感與與戲劇張力,可以說是科技藝術相互融合的一大突破。

密集跨領域合作 打造異地協作工作模式
 
在這次的製作過程中,因為兩校間的位置相隔較遠,為了能讓雙方有效的溝通與創作,雙方團隊打造了異地協作的跨領域工作模式。成大團隊在 4 月至 9 月期間,透過「人機共舞互動式編舞網頁介面」,實現舞蹈動作的數位捕捉與轉譯,讓非機械專業的藝術創作者也能輕鬆為機械手臂設計動作,這也使得雙方在前期創作過程中可以持訊不斷地以身體動作為溝通手段,展開對機械手臂的編舞實驗。在編舞過程中身處兩地的雙方甚至能透過網頁化的介面即時的調整動作,使得異地協作成為一種新的工作模式。
 
到了 9 月至 10 月的中期階段,雙方已初步確定整套的動作流程,遂展開機械手臂與演員之間的排練,並透過現地與異地兩種模式持續的精進人與機之間細緻的動作微調。進入 11 月,成大團隊進駐台北進行燈光、音樂與機械手臂系統的全面串接,共同配合劇本橋段將科技與藝術相結合的細膩展現在舞台上。最終成功在 12 月劇場周實現《哈姆雷特機器人》的正式公演,以所有場次全部售罄的成績獲得巨大的迴響,更為舞台劇的多元性再添一筆優雅的科技藝術色彩。

負責機械手臂控制系統統籌沈揚庭教授表示:「此次的跨校合作不僅是一次跨領域的實驗,更是一場探索人類與機器人關係的哲學對話。我們所企圖帶給觀眾的不僅只是新奇的科技感受,而是未來人機共生的嶄新想像,不論是在設計、協作、創作、甚至是表演上,當我們感覺機器的出現不再違和,甚至是一種無邊界的融滲時,就會揭開一幕莎士比亞遇見機器人的嶄新人機關係典範轉移。

《哈姆雷特機器人》
製作人|林智莉、謝筱玫
製作總監|陳志峰
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
劇本改寫|蔡志擎
中文翻譯|彭鏡禧
戲中戲台語翻譯|周定邦
導 演|呂柏伸
服裝造型設計|王怡美
舞台設計|李柏霖
燈光設計|鄧振威
燈光技術統籌|郭欣怡
燈光助教|許家綸
影像設計|王正源、黃詠心
舞台技術統籌|陳志峰
音樂設計|徐啟洋
聲音設計|洪伊俊
PA 指導|張稚暉
妝髮設計|陳睦婷
服裝技術|藍琦勝
執行製作|謝筱玫
計畫助理|劉心
執行製作助教|李昀芷
製作舞監|林岱蓉
執行舞監|周賢欣、黃家豪
主視覺設計|蔡書瑀
平⾯設計|邱圓媛
系辦助教|楊博森
5G 技術統籌|羅禾淋
機械手臂控制系統統籌|沈揚庭
機械手臂控制系統整合 |王宓琦
機械手臂構作暨舞蹈編創 |葉于瑄
人機骨架轉譯技術開發暨執行 |王宓琦、葉于瑄
特邀演員|杜瑋哲、謝雲陞
演員|于定安、朱品蓁、卓崇傑、吳謙柔、吳承錫、莊家維、陳映亘、陳秉顥、陳俊達、彭韋傑、楊獻文、韓芷瑜 (依姓氏筆畫排序)
製作管理助理|許瑋哲
導演助理|鄭宇彤、詹睿家、吳雨靜、黃允浩
舞臺監督助理|梁嘉文
舞臺設計助理|周綺穎、蕭芮岑、吳艾、李儀婷、張惟萱、陳俞安、杜雨晨
舞臺技術助理|徐銘駿、陳柏睿、郭秉軒、洪榕璟、孫霆、呂建廷
燈光助理|黃玟綾、許祐銓、李侑庭、林璇璟、李芊妏、王志美、豆淮綸、蔡欣瑀、成懿涵、胡芳珣
服裝助理|鐘沛宜、鄧品婕、鄭伊庭、倪宇誠、陳祿青、謝佳妘、劉姿岑
影像助理|陳有容、張榮芮、楊承翰、李昀璇、姜芊鈺、傅安、魏芷榆
音樂設計助理|陳祈文、張裴書、廖芷瑜、陳睿澤、陳詩珈
音效設計助理|羅明順、倪少哲、謝俊哲
執行製作助理|羅心怡、陳芃諭、胡育榕、宋柏成
舞臺組員|謝凱任、沈伯約、黃邦寧、吳蔡之閝、丁冠愉、李迪倫
燈光組員|黃登楷、黃芷晴、沈允博
服裝組員|官沛勤、陳光威
執行製作組員|黃新翔、宋明翰、王澤仁、洪祖澤、古亞明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4-12-13

哈姆雷特機器人劇照(攝影 羅慕昕)

哈姆雷特機器人劇照(攝影 羅慕昕)

哈姆雷特機器人劇照(攝影 羅慕昕)

人機共舞編舞介面(成大建築團隊提供)

人機共舞的幕後製作分別在成大與台大的校園內進行異地協作(成大建築團隊提供)

哈姆雷特機器人劇組大合照(攝影 洪祖澤)

下世代超輕薄可捲曲晶片 張景皓團隊找出可撓式奈米科技關鍵

SDG9下世代超輕薄可捲曲晶片 張景皓團隊找出可撓式奈米科技關鍵

View more
2023 國科會「未來科技獎」成大獲獎 13 件全國最多

SDG92023 國科會「未來科技獎」成大獲獎 13 件全國最多

View more
【113 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機械系李崇綱副教授 專心研究 面對問題泰然處之

SDG9【113 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機械系李崇綱副教授 專心研究 面對問題泰然處之

View more

NCKU SDGs

永續發展目標

701 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雲平大樓西棟7樓

2022©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國立成功大學SDGs離岸團隊擁有全球風能維護團隊5年的全球風控中心,並擁有5年的第一套商業套化輪播式光達設備;除建立捲簾式的移動監控技術,與ECN展示現歐洲海事外展能力。建築複合功能設計團隊與建築外置經驗塔在介紹節能建築的同時,驗證建站技術也在技術中心及平台上進行技術測試,分享階段平台成果試驗成果未來生結合應用的架構,以作為開發系統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