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乾淨水永續發展研討會

SDGs NCKU

SDG6

2020年 乾淨水永續發展研討會

SDG 6 乾淨水永續發展研討會




成功大學11月06日舉辦SDG6乾淨水永續發展研討會

文/許子玥 

國立成功大學於11月6日舉辦「SDG6潔淨用水永續發展研討會」,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六項──乾淨飲用水,成大研究發展處以及成大環境工程學系利用網路視訊,與世界各國的學者探討乾淨水資源議題、共同尋找解決方案。飲用水中的「土霉味」成為這次研討會的討論焦點。

監測水中土霉味物質 管理乾淨飲用水

全球專家克服疫情阻礙,透過線上論壇討論水中土霉味成因以及水質檢測技術改良。自來水、飲用水中出現異味,常會讓人感到渾身不對勁。藍綠菌產生的「土霉味」物質不易從水中被清除,水中異味問題持續影響民生品質。成大研發處研發長兼國際水質研究中心主任林財富指出,造成飲用水中出現土霉味的罪魁禍首,就是各水體中常見的藍綠菌。

藍綠菌是原核生物,自數十億年以前已存在於地球上。它們能夠以多種形式生活在水中,在作為人類供水水源的水庫中也是常客。而藍綠菌代謝後產生的兩種物質:geosmin以及2-MIB,就是造成飲用水帶有土霉味的原因。

人類感官對於土霉味物質非常敏感,只要水中含有極低濃度的土霉味物質,就會被人類察覺。每公升的水中只需含有10奈克的geosmin或2-MIB,用水者即可感覺到水中有土霉味。連平時食用淡水魚偶爾嚐到的土味,也是因為藍綠菌代謝出的土霉味物質所造成。

水中的土霉味會讓用水者對水質安全產生疑慮,進而影響生活品質和感受。然而,geosmin和2-MIB這兩種土霉味物質的化學結構特性,使它們不易被一般淨水程序去除,仍舊會殘留在已過濾的水中,使得用水者難以避免跟它們接觸。因此,水中異味問題受到全球專家重視,成為乾淨水議題重要一環。

成大研發處研發長兼國際水質研究中心主任林財富長期研究水中異味問題,他的研究團隊過去開發了新型快速水質檢測技術(qPCR),提升水質檢測效率,有利於推展水質研究。當研究團隊試圖觀測全球水質狀況時,發現四處蒐集過去研究文獻十分耗時,因此,研究團隊便開始構思新建立一個全面且即時的水質資料庫。於是研究團隊大舉整合過去近三十年國內外研究文獻,並依據資料建立了全球水質研究紀錄資料庫網站(http://cyanogmexp.ncku.edu.tw/),為水質研究提供方便且正確的訊息。

林財富表示,透過該網站的互動式地圖,可以看出全球各地之間,水中出現土霉味情形的地區差異。例如歐美地區水體中的土霉味物質以geosmin為主,而亞洲地區水體則多受到2-MIB影響。該網站除了將土霉味物質分布視覺化,也讓使用者可以根據地圖功能,追蹤各地區每項水質紀錄的研究文獻。

成大水質研究中心成立於2013年,將永續發展作為準則,整合成大各域研究量能與科技動力,探索水源水質和廢水問題與應對策略。在基礎研究以外,更有產、官、學合作投入研發應用,推進水質監測、處理以及水資源管理新技術,致力於建構永續環境與社會。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NCKU SDGs

永續發展目標

701 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雲平大樓西棟7樓

2022©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國立成功大學SDGs離岸團隊擁有全球風能維護團隊5年的全球風控中心,並擁有5年的第一套商業套化輪播式光達設備;除建立捲簾式的移動監控技術,與ECN展示現歐洲海事外展能力。建築複合功能設計團隊與建築外置經驗塔在介紹節能建築的同時,驗證建站技術也在技術中心及平台上進行技術測試,分享階段平台成果試驗成果未來生結合應用的架構,以作為開發系統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