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噤聲到發聲 臺灣社會 70 年代的文化聲響-國立成功大學永續發展SDGs

從噤聲到發聲 臺灣社會 70 年代的文化聲響

SDG16

從噤聲到發聲 臺灣社會 70 年代的文化聲響

Synergy Correlation

  •  
文、圖/成大人社中心
 
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於 5 月 25 及 27 日分別舉辦兩場校內講座,以「從噤聲到發聲」的構想串連人社「CHASS Talk」與臺灣學「人文沙龍」,再現 70 年代臺灣社會人物心聲和歷史文化發展軌跡。兩日的講座皆以實體活動為主,線上同步直播為輔,共計吸引逾 70 位校內外聽眾共同與會。
 
5 月 25 日的 CHASS Talk「噤聲-陳欽生校友分享會」由成大歷史系主任陳文松促成,並與踏溯臺南辦公室共同協辦,邀請成大化工系校友陳欽生與文史工作者龔昭勲,講述距今半個世紀的噤聲時代裡,發生在臺灣和臺南的親身經歷與人物故事。
 
臺灣自 1949 年 5 月起實施戒嚴,自此開啟長達 43 年白色恐怖時期。在敏感的社會風氣之中,陳欽生以馬來西亞僑生身分來到成大求學,大三那年,陳欽生陰錯陽差在勝利路租屋處前遭到逮捕,因而淪為政治犯。事件的餘波經過光陰的沉澱,如今他回到母校暢談當年受到誤解、關押時的箇中辛酸,並訴說事件落幕後仍選擇在臺灣落地生根的心路歷程,為成大人的集體記憶添上一筆重要印記。

文史工作者龔昭勲則致力發掘白色恐怖時期的人物故事,在蒐集相關文件與文物的過程中,讓曾經的白紙黑字與黑白相片,乘載著鮮活的記憶復生。在 21 世紀的今日,過往曾經被噤聲、被掩藏、被遺忘的白恐事件,終於得以再度發聲、重現,並且為人惦念。講座後,講者及與會者踏溯前往勝利路上的事發地點,實現事過境遷的歷史見證。

5 月 27 日的「人文沙龍」講座,成大人社中心邀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的陳培豐老師前來分享他對臺灣歌曲的最新研究,以「民歌之戰——國臺語歌曲的分道揚鑣」為題,揭開 111 年度「臺灣學」系列活動序幕。
 
從臺灣俗謠的歌詞、曲調及題材的演變,到時代及政權交替下的臺灣國臺語流行音樂進化過程,陳培豐老師精彩的演講和豐富的影音資料,深入淺出地探析並呈現臺灣社會認同的變遷,發響 70 年代的政治、社會與文化眾聲。聽眾在講座的問答環節中提出極具討論價值的回饋與問題,更有長期關注陳培豐老師研究的聽眾帶著老師的書籍來簽名,現場氣氛十分熱絡。

臺灣自 1949 年 5 月進入戒嚴時期,選在 2022 年 5 月舉辦的兩場活動也形同對過往時代的呼應,代表從當時的噤聲到如今得以遍地發聲,都是臺灣社會不容抹殺也不可或缺的養分。
 
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的「臺灣學」計畫團隊自 2019 年起著眼臺灣現當代議題,逐步開展為建構成大臺灣學研究的架構體系之一,本年度以「蛻變的聲音」為主軸,從社會、文化、歷史、文學、語言、藝術等角度,以聲音的社會寓意,再啟另一理解文化社會的方法。今年推出的「成大人聲」Podcast,亦邀請陳培豐老師至人社中心錄製了以「唱談臺語歌」為題的單集,敬請持續關注人社中心與臺灣學的各項活動資訊。
 

♦瞭解更多
成大人社中心FB
成大人聲Podcast
臺灣學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2-06-02

5 月 27 日的「人文沙龍」講座,成大人社中心邀請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的陳培豐老師前來分享他對臺灣歌曲的最新研究

「從噤聲到發聲」成大人社中心舉辦兩場演講探討臺灣社會 70 年代的文化聲響

成大化工系校友陳欽生返校暢談「噤聲」時代的親身經歷與心路歷程

文史工作者龔昭勲致力發掘白色恐怖時期的人物故事,讓曾經的白紙黑字與黑白相片,乘載著鮮活的記憶復生

成大法律系舉辦高齡權益保護社區法治教育

SDG16成大法律系舉辦高齡權益保護社區法治教育

View more
成大 112 年度南區研究倫理聯盟會議

SDG16成大 112 年度南區研究倫理聯盟會議

View more
成大 2021 人權展 與宣教士、藏人、在臺港人一起跨越邊界

SDG16成大 2021 人權展 與宣教士、藏人、在臺港人一起跨越邊界

View more

NCKU SDGs

永續發展目標

701 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雲平大樓西棟7樓

2022©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國立成功大學SDGs離岸團隊擁有全球風能維護團隊5年的全球風控中心,並擁有5年的第一套商業套化輪播式光達設備;除建立捲簾式的移動監控技術,與ECN展示現歐洲海事外展能力。建築複合功能設計團隊與建築外置經驗塔在介紹節能建築的同時,驗證建站技術也在技術中心及平台上進行技術測試,分享階段平台成果試驗成果未來生結合應用的架構,以作為開發系統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