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首次全校型研發管理人員減碳管理知能培養教育訓練 圓滿落幕-國立成功大學永續發展SDGs

成大首次全校型研發管理人員減碳管理知能培養教育訓練 圓滿落幕

SDG13

成大首次全校型研發管理人員減碳管理知能培養教育訓練 圓滿落幕

Synergy Correlation

文、圖 / 成大研發處
  
國立成功大學秉持永續治理理念,積極因應國家政策,特別為相關單位及所屬同仁首度開展全校型研發管理人員減碳管理知能培養教育計畫。該計畫以溫室氣體盤查標準 ISO14064-1:2018 為主要培訓內容,旨在協助單位認識溫室氣體盤查的關鍵性,並引導其制定相關策略以實現減碳目標。
 
11 月 7 日至 11 月 10 日,為期 4 天的溫室氣體盤查教育訓練課程,成員以成大研發處、總務處為主,內容涵蓋 ISO 14064-1 : 2018標準,由工研院產業學院以及環境部合格的第三方認證機構 SGS 的專業講師群共同對成大同仁進行密集培訓。完成課程者將獲得環保署認證機構所核發的「ISO 14064-1 : 2018 溫室氣體盤查標準主導查證員」資格,進一步提升本校減碳技術力及實務工作能力,並促進產學合作,共同投入推動減碳行動方案。
  
成大研發處劉全璞研發長特別率領研發處團隊,一同參與 11 月 7 日的開訓儀式。他指出,高雄市政府最近結合南方縣市、產業界、查驗機構和大專院校展開跨領域合作,在高軟園區設立實體淨零學院,擴大淨零相關知識的普及,並提供證照培訓,包括溫室氣體盤查 ISO14064-1、碳足跡分析 ISO14067,以及能源管理系統 ISO50001,同時針對當地產業的需求進行量身定制。「成功大學是高雄淨零學院的重要夥伴之一,對於專業碳知識管理及培訓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期許參與者能懷抱著求知慾望,真正貫徹減碳理念,為成大校園和國家社會盡一份心力。」
 
在全球範圍內,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一個迫切的議題,對地球環境帶來嚴重影響。超過 110 個國家已宣示在 2050 年(或部分國家在 2060 年)前達成溫室氣體净零排放的目標,顯示了減碳行動的迫切性。對於各組織而言,未來都無法避免參與減碳大戰。若企業未能實施溫室氣體盤查及制定減碳策略,將直接影響其營運競爭力。此外,國際趨勢顯示各產業正加速邁向零碳轉型,綠色標準成為企業合作的重要考量,供應鏈要求也逐漸提升,例如蘋果要求供應商需揭露溫室氣體範疇一、二的數據。
 
在國內,政策也逐步加碼,例如今(2023)年 1 月通過的《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正草案,自 2024 年起排碳大戶企業需繳納碳費。金管會也提前預告,將分階段推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規劃案,要求全體上市櫃公司於 2027 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2029 年前完成相關查證。我國將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輔以「十二項關鍵戰略」,制定行動計畫以落實淨零排放目標。政府更積極從法制面、組織面著手,並計畫於明(2024)年陸續完成碳定價、碳盤查、碳管理、自然碳匯等機制。
 
此次教育訓練也秉承環保理念,配合成大循環經濟學生社團的循環餐盒活動。為期 4 天的課程活動共訂購 128 份午餐,成功減少 128 個一次性餐盒的使用。同時,也積極鼓勵參與者自備筷子等餐具,進一步降低活動垃圾量及相對應的碳排放量,充分響應政府減少一次性餐具使用的政策,實踐循環經濟的理念。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3-11-10

成大於11 月 7 - 10 日,舉辦首次全校型研發管理人員減碳管理知能培養教育計畫

劉全璞研發長特別率領研發處團隊參與開訓儀式

為期天 4 天的活動,學員們都認真的聆聽與討論

成大碳中和基地揭牌 攜手企業實踐 ESG 邁向 2050 淨零碳排

SDG13成大碳中和基地揭牌 攜手企業實踐 ESG 邁向 2050 淨零碳排

View more
市府與成功大學攜手合作!劃設臺南市第三處空品維護區

SDG13市府與成功大學攜手合作!劃設臺南市第三處空品維護區

View more
成大都計系第 28 屆國土規劃論壇 200 餘人與會 推動國土淨零路徑尋求共識X共事

SDG13成大都計系第 28 屆國土規劃論壇 200 餘人與會 推動國土淨零路徑尋求共識X共事

View more

NCKU SDGs

永續發展目標

701 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雲平大樓西棟7樓

2022©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國立成功大學SDGs離岸團隊擁有全球風能維護團隊5年的全球風控中心,並擁有5年的第一套商業套化輪播式光達設備;除建立捲簾式的移動監控技術,與ECN展示現歐洲海事外展能力。建築複合功能設計團隊與建築外置經驗塔在介紹節能建築的同時,驗證建站技術也在技術中心及平台上進行技術測試,分享階段平台成果試驗成果未來生結合應用的架構,以作為開發系統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