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科藝學程學生勇奪 2024 南瀛獎影像與新媒體類首獎 獲獎作品新營文化中心展至 10 月 20 日-國立成功大學永續發展SDGs

成大科藝學程學生勇奪 2024 南瀛獎影像與新媒體類首獎 獲獎作品新營文化中心展至 10 月 20 日

SDG11

成大科藝學程學生勇奪 2024 南瀛獎影像與新媒體類首獎 獲獎作品新營文化中心展至 10 月 20 日

Synergy Correlation

文、圖/成大科藝學程、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邁入第 27 屆的「2024 南瀛獎」,影像與新媒體類由國立成功大學科技藝術碩士學程學生鄭子芸、張益誠作品《我不是機器人 I'm not a robot》獲獎。自各國好手角逐行列脫穎而出,美學、創意與技術之新媒體表現獲評審青睞。

作者鄭子芸、張益誠提到:「此件作品呈現模擬人類孩童般坐在課桌椅上『學習』的機器人,笨拙的重複和模仿答題,以此看似荒謬的方式,試圖證明自己並非機器人身份。當觀眾走進作品,近距離觀察機械性重複的行為,即成為對比並參與其中——進而思考人機間的界線:恐怕我們根本無從分辨答題者究竟是真人,或只不過是機器所假扮的人。隨著科技進步,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我們終將發現,除了掩飾機器人的身份,或證明機器人的擬人程度,人類應是理解技術,並反思自身在日新月異的科技世代中的定位何在。」
 
作品指導老師成大科藝學程副主任林軒丞助理教授表示:「《我不是機器人》創作緣由源於生活中常見的網路驗證系統,當人們在這個科技日益進步、機器人愈加擬人化的時代中,僅需簡單勾選這句話,即可在虛擬世界中證明自己是人類。然而在機器人與人類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的界線,是這件作品發人深省的有趣問題。影像與新媒體類參賽數 127 件入選數 7 件,學生的作品能被看見是相當大的肯定。」
 
第 27 屆的「2024 南瀛獎」徵選類別為平面創作、空間與複合媒體及影像與新媒體三大類,共吸引 698 位藝術創作者及團體送件參賽,創作者分別來自臺灣、香港、馬來西亞、澳門、英國、加拿大等,眾多好手參與角逐南瀛獎榮耀,競爭相當激烈!影像與新媒體類評審召集人林柏樑委員指出,此類別獲選者皆是以新的媒體表現方式脫穎而出,除了考量技術的表現,還有創作理念跟作品完成度是不是接近,並以美學跟創意的標準為原則。

「南瀛獎」為臺灣三大美展之一,自 1987 年開辦以來,發掘無數藝術家持續在藝術界發光發熱,並為扶植南瀛獎得主及推廣藝術不遺餘力。為鼓勵藝術家持續創作,在得獎後 3 年內將為獲獎者量身策展舉辦南瀛獎得主特展,本屆第 27 屆南瀛獎得獎作品即日起至 10 月 20 日於臺南新營文化中心全館展出;10 月 4 日將於臺南遠東香格里拉 B2 宴會廳舉辦盛大辦理頒獎典禮。(第 27 屆南瀛獎網站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4-09-02

「2024 南瀛獎」影像與新媒體類由國立成功大學科技藝術碩士學程學生鄭子芸、張益誠作品《我不是機器人 I'm not a robot》獲首獎

成大科藝學程學生鄭子芸、張益誠獲獎作品《我不是機器人 I'm not a robot》希望藉由透過模擬人類孩童般坐在課桌椅上「學習」的機器人,邀請觀眾思考人機界線,並反思自身在日新月異的科技世代中的定位何在

《我不是機器人 I'm not a robot》創作緣由源於生活中常見的網路驗證系統。在這個科技日益進步、機器人愈加擬人化的時代中,「機器人與人類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的界線」,是這件作品發人深省的有趣問題

「南瀛獎」為臺灣三大美展之一。為鼓勵藝術家持續創作,在得獎後 3 年內將為獲獎者量身策展舉辦南瀛獎得主特展,本屆第 27 屆南瀛獎得獎作品即日起至 10 月 20 日於臺南新營文化中心全館展出(圖/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結合濱海環境變遷知識與聚落場域實作體驗之科學傳播

SDG11結合濱海環境變遷知識與聚落場域實作體驗之科學傳播

Science communication based on knowledge of coast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fieldwork practice

View more
熱蘭遮博物館常設展更新 成大帶民眾跨越 400 年從大員到臺灣

SDG11熱蘭遮博物館常設展更新 成大帶民眾跨越 400 年從大員到臺灣

View more
成大成功湖清淤工程結合永續發展與生態教育 在學子心中種下環保生態種子

SDG11成大成功湖清淤工程結合永續發展與生態教育 在學子心中種下環保生態種子

View more

NCKU SDGs

永續發展目標

701 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雲平大樓西棟7樓

2022©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國立成功大學SDGs離岸團隊擁有全球風能維護團隊5年的全球風控中心,並擁有5年的第一套商業套化輪播式光達設備;除建立捲簾式的移動監控技術,與ECN展示現歐洲海事外展能力。建築複合功能設計團隊與建築外置經驗塔在介紹節能建築的同時,驗證建站技術也在技術中心及平台上進行技術測試,分享階段平台成果試驗成果未來生結合應用的架構,以作為開發系統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