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孟儒校長出席大紐約區成大校友會年會 受到上百位校友熱烈歡迎-國立成功大學永續發展SDGs

沈孟儒校長出席大紐約區成大校友會年會 受到上百位校友熱烈歡迎

SDG17

沈孟儒校長出席大紐約區成大校友會年會 受到上百位校友熱烈歡迎

Synergy Correlation

 
文、圖/成大新聞中心
 
國立成功大學沈孟儒校長於美國時間 10 月 19 日出席大紐約區成大校友會年會,受到會長陳翰成(建築 97級)與上百位校友熱烈歡迎。校友會董事長何炳文(建築 75)、創會會長鄭向元(土木 55)及今(2024)年 7 月剛上任的駐紐約辦事處李志強大使(外文 81)都特地出席致詞表達歡迎之意。

沈孟儒校長致詞表示,成大散布在世界各地的 22 萬校友是成大最大的資產,每次參加校友會活動與校友們互動都能感受到如同家人相聚般的溫暖。沈孟儒校長指出,大學的建立不是在獨善其身,更重要的是為社會做出貢獻,已經 93 歲的成功大學在這方面尤其令人矚目,從 1931 年建校初期就致力於產業奠基、建設協力、城市共榮到國防躍升、防疫堡壘,期望成為一所讓城市感動讓國家驕傲的大學。
 
沈孟儒校長提到,成大首任校長若槻道隆期許學生要具備「頭腦冷靜、心胸寬大、手腳敏捷」的特質,如今成大在許多評比都名列前茅,匯集這些評比,成大畢業生有三大特質:Teamwork(團隊合作)、Compassion(同理心)、Resilience(韌性),這些特質也烙印在成大校友的 DNA 之中。成大近年來各項評比成績斐然,根據調查有 9 成台南人都因成大而備感榮譽,而成大也努力讓世界看見台灣,始終保持著明確的治校策略與方針,不畏懼挑戰,秉持「從在地深耕,放眼全球」的使命,致力於醫療服務、衛星科技、數位永續及科技創新等國家核心產業的發展。
 
接著成大主任秘書兼校友中心主任羅偉誠致詞報告成大近況,目前有九大學院、11 個校區加上規劃中的沙崙園區,105 個系所教學單位,1300 多位師資及 2 萬 3 千多位學生,學生男女比例為 2:1,是相當完整的綜合型大學,在成大邁向百年的時刻學校各項發展更需要校友們的支持。
 
駐紐約辦事處李志強大使致詞表示,1992 年畢業於成大外文系,1994 年進入外交部服務至今已 30 年,2024 年 7 月才剛派駐紐約,正好參加校友會活動。李志強大使說,從成大畢業這麼久還能在紐約相聚是十分值得珍惜的緣份,回憶校園生活常在榕樹下為考試臨時抱佛腳令他記憶深刻,希望校友們有空多回成大校園走走。
 
大紐約區成大校友會會長陳翰成特別感謝現任董事會理事們的努力並介紹新任董事會成員。校友會董事長何炳文致詞歡迎出席校友,對沈孟儒校長的努力表示感謝。他也回憶校園生活常在榕園與同學拿著吉他自彈自唱,身為成大校友十分光榮,希望大榕樹可以再堅持另一個百年。創會會長鄭向元致詞時回顧創會時一起打拼的學長姐,並嘉許今年年會成功舉辦。

成功大學大紐約區校友會(Cheng Kung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 of Greater New York)成立於 1987 年,37 年來致力串聯紐約州、新澤西州、賓州、康乃狄克州等地校友,是成大在美東維繫校友情誼、職涯輔導、社會濟助、回饋母校等方面非常重要的力量。而華盛頓地區幾位年輕校友花了至少 5 個小時特地開車前來出席,並宣告明年成功大學全球校友嘉年華會在華盛頓地區舉辦的訊息。第十五屆成大世界校友嘉年華會暨北美雙年會將於 2025 年 10 月 24 至 26 日在華盛頓杜勒斯艾爾波特馬里奧特舉行,由華府成大校友會(NCKU Alumni Association of Washington)主辦。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4-10-20

大紐約區成大校友會年會現場大合照

華盛頓地區幾位年輕校友特地開車前來出席

達爾集團與永豐銀行為成大方程式賽車隊轉型添助力 開啟產學合作新模式

SDG17達爾集團與永豐銀行為成大方程式賽車隊轉型添助力 開啟產學合作新模式

View more
留學台灣到成大 越南學子為文化交流使力

SDG17留學台灣到成大 越南學子為文化交流使力

View more
校園即場域、永續為首要 成大 25 組研究團隊展現卓越研究成果

SDG17校園即場域、永續為首要 成大 25 組研究團隊展現卓越研究成果

View more

NCKU SDGs

永續發展目標

701 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雲平大樓西棟7樓

2022©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國立成功大學SDGs離岸團隊擁有全球風能維護團隊5年的全球風控中心,並擁有5年的第一套商業套化輪播式光達設備;除建立捲簾式的移動監控技術,與ECN展示現歐洲海事外展能力。建築複合功能設計團隊與建築外置經驗塔在介紹節能建築的同時,驗證建站技術也在技術中心及平台上進行技術測試,分享階段平台成果試驗成果未來生結合應用的架構,以作為開發系統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