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系王筱雯副教授認為,教學不應脫離日常生活經驗,「低地洪災管理」課程,即以距成大最近、每逢豪大雨即淹水的小東地下道的積水問題,讓學生製作專題,使學生走出教室去探究問題,再提出可行的改善策略。
為避免學生提的規劃案過於理想,學期期間,王筱雯副教授多次邀請市政府水利局官員、業界專家等到課堂與學生座談,給予實務面意見,期末發表時並請水利局、業界人士擔任作品評審。
水利局副局長彭紹博等評審非常肯定成大學生對小東地下道的關注與設法改善的用心。學生從一開始無法發現問題根源到能提出完善的解決方案,過程非常不容易,有些提案足可做為改善小東地下道的重要參考。評審也提醒學生,重視基礎分析、基本資料,融入多方觀點,才能讓提案或規劃更為周全。
共23名國內外學生分成5組,經過一學期的實勘、實驗與辨證,5組學生分別提出改善方案,短、中、長期規劃都有,其中不乏可行性頗高的策略。
第5組的彭佩斯、游佳靜、黃孟璇、Lam Nguyen 、Adrienne Dodd等,提出的短期規劃為,於鄰近小東地下道的大馬路口設置LED警示燈,當降雨導致淹水,警示燈即閃爍,提醒用路人車淹水與改道。中程規劃,增加地下道與排水道的通水斷面。長期規劃,設置透水舖面。
第1組的Jose Elias 、Barahona、Fernando Mixco、Pavel Bratsky、楊琮鈞、蔡維哲等指出,小東地下道淹水原因為,水溝蓋加蓋減少滲流面積、側溝通水斷面不足所致,提出增側溝面積、增加排水溝數量等規劃。
第2組的陳筱惟、翁傑軒、Ersnt Fiefie、Laxman Maharjan、Ferdian Susanto規劃的長期目標,將小東地下道的積水排入鄰近台南公園的燕潭。短期方案為,媒體傳播警示、洪水警示與抽水系統。
第3組的劉佳運、陳冠維、蕭婷予的提案包括,增設截流溝、加設排水箱涵將截溝的水排至附近其他箱涵。利用台南公園燕潭作為滯洪池。
第4組梁瑋茜、陳崇賢、林瑋佑、Clara、John提出設透水舖面的方案,以減緩小東地下道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