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熱電自供電技術應用於穿戴裝置與遠距醫療 成大材料系團隊榮獲馬來西亞 MTE 國際發明展銀質獎-國立成功大學永續發展SDGs

突破性熱電自供電技術應用於穿戴裝置與遠距醫療 成大材料系團隊榮獲馬來西亞 MTE 國際發明展銀質獎

SDG7

突破性熱電自供電技術應用於穿戴裝置與遠距醫療 成大材料系團隊榮獲馬來西亞 MTE 國際發明展銀質獎

Synergy Correlation

  •  
文、圖/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

隨著遠距醫療市場快速成長,穿戴式醫療設備需求日益增加,但傳統的穿戴式醫療設備電池容量有限,充電問題成為困擾。國立成功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陳嘉勻教授團隊歷經多年努力,開發出突破性的熱電自供電技術並應用於穿戴裝置與遠距醫療,日前以「可穿戴式熱致電新興綠能技術應用於遠距醫療照護」參加馬來西亞MTE國際發明展,榮獲銀質獎肯定。
 
預計至 2026 年,遠距醫療市場規模將達到  4000 億美元,年均成長率(CAGR)高達 33.2%。而遠距醫療常需搭配穿戴式醫療設備,陳嘉勻教授團隊開發的技術,為可穿戴式醫療設備的能源需求提供顛覆性的解決方案。陳嘉勻教授率領其團隊成員魏大程博士以及郭冠毅、陳仕修同學參賽獲獎,不僅彰顯成大在綠能技術與智慧醫療領域的研發實力,更為遠距醫療產業注入嶄新動能。

陳嘉勻教授表示,該創新技術利用聚 3,4-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與碳奈米管複合材料,可在室溫下高效將人體熱能轉換為穩定電力,解決傳統可穿戴設備頻繁充電與電池容量受限的問題,使設備更可靠且更具便利性。
 
透過兩步驟溶液基表面處理技術,團隊成功將 Seebeck 係數從 111.1  µV/K 提升至 226.2 µV/K,達成兩倍增長。此外,功率因子(Power Factor)亦從 931.6 µW/m·K² 提升至 7693.8 µW/m·K²,顯著提高能源轉換效率,使其成為長期健康監測與智慧醫療應用的理想選擇。陳嘉勻教授強調,這一技術不僅提升設備的可靠性與穩定性,更降低成本,為遠距醫療市場提供永續且高效的能源解決方案。
 
陳嘉勻教授團隊的研究過程,除了技術研究與驗證、可攜式設備開發及專利申請外,也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緊密結合,特別呼應目標 3(良好健康與福祉)與目標 7(可負擔且潔淨的能源)。團隊現正積極推動技術商品化及與產業進行整合,以進一步開拓智慧醫療市場。

陳嘉勻教授團隊研發的技術,在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的輔導下,已獲得專利。產創中心指出,該項技術專利申請經過成大專利評選機制輔導,自實驗室研發過程即進行前案檢索與產業需求探勘,於專利申請前到獲證後維護階段,皆有產學創新總中心旗下企業關係與技轉中心專屬技術經理藉由一條龍模式進行輔導,使技術可獲得最佳保護範圍,於專利後續推廣授權增加議價空間。
 
成大在智財管理績效優異,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公布的 113 年專利申請及公告發證統計排序,進入本國人發明專利百大的 21 所學校中,成功大學以 121件申請居冠,連續 3 年蟬聯本國人發明專利百大的學校之首;過去 5 年成大每年申請件數突破百件,是進入百大中唯一連續 5 年申請件數皆都破百學校,累計 581 件,並且四度位居學校之首。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5-02-27

 

陳嘉勻教授(左)向大會評審委員簡報可穿戴式熱致電新興綠能技術

陳嘉勻教授(右)與魏大程博士出席 2025 年第 24 屆馬來西亞 MTE 國際發明展領取銀質獎

陳嘉勻教授(左)與魏大程博士為台灣代表團成員 在 2025 年第 24 屆馬來西亞 MTE 國際發明展中展現卓越的創新實力

加速產業轉型實現淨零排放 成大攜手東元開啟綠能交流

SDG7加速產業轉型實現淨零排放 成大攜手東元開啟綠能交流

View more
【永續校園】成大駐警隊啟用首批綠能巡邏車 校園超充站一般民眾也能用

SDG7【永續校園】成大駐警隊啟用首批綠能巡邏車 校園超充站一般民眾也能用

View more
聚焦電動車與半導體 成大受邀在APEC運輸部長會議場邊論壇與密西根州立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SDG7聚焦電動車與半導體 成大受邀在APEC運輸部長會議場邊論壇與密西根州立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View more

NCKU SDGs

永續發展目標

701 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雲平大樓西棟7樓

2022©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國立成功大學SDGs離岸團隊擁有全球風能維護團隊5年的全球風控中心,並擁有5年的第一套商業套化輪播式光達設備;除建立捲簾式的移動監控技術,與ECN展示現歐洲海事外展能力。建築複合功能設計團隊與建築外置經驗塔在介紹節能建築的同時,驗證建站技術也在技術中心及平台上進行技術測試,分享階段平台成果試驗成果未來生結合應用的架構,以作為開發系統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