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10
用藝術的真誠喚醒台灣的人權記憶 成大與國家人權博物館簽訂合作備忘錄
Awakening Taiwan’s Memory of Human Rights through the Sincerity of Art: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between NCKU and the 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
2019年10月28日上午,成大與國家人權博物館在成大博物館舉行了《關於人權、藝術和文化教育的諒解備忘錄》簽字儀式。 “人權戲劇創作研討會”,演出香港現代話劇《陸霆》和台灣音樂劇《馬鞍上的春天》,成人學生製作的“鳳凰樹戲劇展”,以及1960年代台灣人權史展,等豐富。成城大學文學院院長陳允女錶示,人權問題與生活息息相關,藝術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她希望通過與國際人權博物館的合作,繼續推動人權與藝術的結合。從戲劇、藝術到展覽表演,成大將逐漸成為南台灣人權藝術創作的展覽和研究基地。
國家人權博物館歷經10年籌備期,於2018年5月成立,同年9月更成為「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在國際上擁有亮眼表現。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表示,人權議題十分廣泛,藉由藝術能開啟一個對話、審議與辯論的空間,很期待台南能在成大的帶領下,成為人權交流的重要場域並持續將優秀的藝術作品推向國際。
將於11月4日到6日舉辦的「國際人權戲劇創作研討會」是台灣歷年首次集結人權、戲劇實務工作者,並邀請來自阿根廷、香港、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等地的導演及學者共同參與的國內外盛會。成大台文系教師劉南芳表示,人權議題是世界普世價值,戲劇是很好的藝術媒介,阿根廷、韓國等地是戲劇反映社會問題重要發展國家,藉由人權藝術節希望整合過去成大師生在戲劇藝術上的努力,持續推動人權教育並鼓勵發展人權藝術創作,從成大與世界連結,讓台灣在人權議題上與國際接軌。
「爭取人權經常伴隨著社會上的創傷記憶;我們透過自傳、口述歷史、紀錄片…可以保存這段歷史,但是透過文學、紀錄片、戲劇等藝術媒介的再現,能讓許多個人的經驗拓展其影響範圍成為社會思考的議題。」成大中文系高美華教授指出,我們並非只保存「悲傷痛苦的回憶」,而是透過藝術媒介的詮釋了解歷史,並進一步參與詮釋與創作、支持「人權藝術」,透過藝術的真誠喚醒台灣人權運動的記憶。
(撰文/劉姿佑 攝影/孟慶慈)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1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