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R系列報導】微生物農法連結地區小農 從點到線推動農業永續發展 成功大學生科系第三期USR計畫全方面關懷與提升農業-國立成功大學永續發展SDGs

【USR系列報導】微生物農法連結地區小農 從點到線推動農業永續發展 成功大學生科系第三期USR計畫全方面關懷與提升農業

SDG15

【USR系列報導】微生物農法連結地區小農 從點到線推動農業永續發展 成功大學生科系第三期USR計畫全方面關懷與提升農業

Synergy Correlation

文/孟慶慈、圖/蔣鎮宇教授提供
 

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蔣鎮宇教授自 107 年至 111 年主持二期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主動發掘在地需求,扮演地方智庫。他率領團隊以微生物農法在臺南溪北地區連結農業與小農、在地企業,從點到線推動農業永續發展。第三期(112-113 年)進入面的發展,農業生物科技領域外,還融入歷史、工程防災,也要透過國際合作,將國外農業經驗導入在地促進雙方農業提升。
 
在第一期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以微生物科技導入臺南市大溪北地區的智慧新農業,以臺南市重要的水稻栽植區域後壁區為場域,連結與在地青農以微生物農法(自然農法)栽植,稻作更健康、抗病力提升,更重要的是農友降低對化肥及農藥的依賴,協助地方發展出區域特色產業,提升農業產值。團隊與在地青農團體合作建構出「自然農法平台」,至今持續互動與關懷。
 蔣鎮宇教授指出,作物長期依賴農藥及化學肥料,對環境及土地都造成衝擊,作物也有農藥殘留或脆弱等問題。改採自然農法的後壁區青農,種出來的稻作頭好壯壯,較能面對水患外,也較可抵抗因高溫、高氮引發的稻熱病。經統計,計畫團隊在當地共培訓 150 名種子教師,地方上採自然農法的農友提升 33%。團隊將以微生物農法栽培的稻米送雙盲認證協會審查,不僅農藥零檢出,粗蛋白、食味值均大獲肯定,很快就銷售一空。
 
計畫團隊也將微生物科技導入加工產品,包括發酵技術應用於醬油(深化製造與多樣性)、清酒製造等。萃取技術與配方應用於精油。期盼協助產業轉型與創新,吸引年輕人返鄉。
 
第二期計畫「以微生物科技導入大台南的智慧新農業」,以第一期為基礎,將微生物農法導入不同作物外,也將微生物科技應用於農業循環經濟並帶領成大學生體驗食農教育等。綠蘆筍是將軍區重要經濟作物之一,但不符收購規格的綠蘆筍處理方式卻讓地方困擾不已。成大團隊透過微生物發酵技術萃取根、莖營養成分,再技轉予地方開發沐浴乳、精華液等商品。另外,也藉由微生物農法將有益菌導入土壤抑制害菌,幫助農友種出品質更好的綠蘆筍,提升收成產值。此外,帶領修課的學生到學甲區體驗有機農業、親手採摘蕃茄等農產品,以潛移默化方式帶領大家認識食農與食安的重要。
 
將軍區農會前總幹事吳明成,對成大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大為肯定。他在總幹事任期內,總是為了農會與農友契作收成的蘆筍平均有1/3的格外品難以處理而頭疼。他說,幸好有蔣鎮宇教授團隊協助,發展出蘆筍系列的品項並技轉。農會缺乏研發能力,成大給農會、農友種植意見,介紹知識、提供技術,以另一種方式支持農業發展,很讚。
 
第三期計畫-「臺南 400 年:從倒風內海到東原山林溪北傳統特色產業的升級之路:復振與新生」,團隊改採跨領域合作方式執行。從人文歷史角度透視從北門區一帶沿著倒風內海(現今鹽水區、麻豆區一帶)進入後壁區、白河區及東山區的淺山,並以工程防災的立場回顧溪北地區 400 年來自然災害對人類活動的衝擊、分析產業及社會結構,鑑定出具地方特色的農產、與臺南市政府合作推動生態旅遊,以及藉由生物科技提升整體產業價值。
第一、二期計畫均以成大團隊為主力。新一期的計畫將結合清大、高雄大學、臺南大學、聯合大學、中興大學、屏東科技大學等 6 所夥伴學校藉由共同開授課程、在地培力活動方式培訓跨領域人才、發揚在地文化及提升產業。此外,也要與位於溫帶的日本琦玉大學、熱帶的印尼農業大學策略聯盟,分享永續環境與產業的經驗,共同思考全球暖化下的農業永續經營之道。
 蔣鎮宇教授表示,新一期計畫持續以微生物農法導入作物栽植或加工,包括芝麻、咖啡、火龍果等,並以特色產業為基礎,結合在地人文歷史、鏈結臺南市政府的資源,協助發展生態觀光產業。另外,從歷史資料得知,明、清時期溪北地區藍染、藍靛產業興盛,計畫團隊已規劃,要以微生物科技培育適合種植藍染植物的土壤,協助地方發掘藍染在 21 世紀可能的新生命與方向。
 
工程防災將以坡地農業生態維護為出發點與夥伴學校合作,針對在地環境特質、極端氣候影響進行防治,包含邊坡穩定與土壤管理、水資源應用、作物管理等,實現農業與坡地生物多樣性融合與共存。
 
蔣鎮宇教授指出,大學在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外,還要將知識傳遞給社會大眾,帶動地區繁榮與發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的成功與否「人」最重要,包括人才培育及人與人的鏈結,技術第二。前一、二期計畫執行至今,團隊不僅技術指導也為地方培訓人才,並在校內開課,團隊至今仍持續關懷地方與保持互動。第三期計畫目標大又廣,欣喜有許多夥伴參與及投入,執行團隊會在每一階段滾動檢討,以達到預期目標與效益,為農業發展盡心力。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3-08-21

(右)傳統施肥農法,收成前稻穗過於飽滿。(左)導入微生物農法,稻作全株呈健康金黃色狀態

蔣鎮宇教授為地方人士分析咖啡產業可以加強改善之道

協助發掘「藍染」產業在 21 世紀的新生命與方向 是新一期計畫項目之一

成功大學養護老樹根植未來 台南地標「成大榕園主榕樹」大修剪 健康更有型

SDG15成功大學養護老樹根植未來 台南地標「成大榕園主榕樹」大修剪 健康更有型

View more
【中央社】大安溪台灣杉巨木高 84.1 公尺 創東亞第一

SDG15【中央社】大安溪台灣杉巨木高 84.1 公尺 創東亞第一

View more
水旱災調適科技國家發展方略

SDG15水旱災調適科技國家發展方略

View more

NCKU SDGs

永續發展目標

701 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雲平大樓西棟7樓

2022©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國立成功大學SDGs離岸團隊擁有全球風能維護團隊5年的全球風控中心,並擁有5年的第一套商業套化輪播式光達設備;除建立捲簾式的移動監控技術,與ECN展示現歐洲海事外展能力。建築複合功能設計團隊與建築外置經驗塔在介紹節能建築的同時,驗證建站技術也在技術中心及平台上進行技術測試,分享階段平台成果試驗成果未來生結合應用的架構,以作為開發系統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