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成大校園公共藝術論壇 探討並描繪公共藝術校園新未來-國立成功大學永續發展SDGs

2023 成大校園公共藝術論壇 探討並描繪公共藝術校園新未來

SDG4

2023 成大校園公共藝術論壇 探討並描繪公共藝術校園新未來

Synergy Correlation

 

文/翁藍莉 圖/成大藝術中心

國立成功大學長期來致力於推廣校園人文藝術及提升學生美學素養,藝術中心為了描繪藝術校園的美好想像,讓公共藝術可以發揮創造溝通的價值,15 日舉辦「2023 成大校園公共藝術論壇」,邀請多位業界學者、藝術工作者和民眾齊聚,共同回顧並探討成大校園藝術品的歷史、發展與未來的開創性外,並思考台灣公共藝術發展目前面臨的挑戰與未來的可能,讓藝術更深入社會,切近民眾,成為民眾生活中的重要元素。

成大莊偉哲副校長致詞首先感謝藝術研究所及歷史學系名譽教授蕭瓊瑞教授,在 1998 年舉辦校園雕塑展及 2009 年校園環境藝術節,為成大引進多件大型藝術作品設置。莊副校長說,學校需要透過藝術與文化來感動人心,並表示成大在公共藝術方面有著強大的實力,也透過科技與藝術結合,成為其他大學的表率。
 
成大藝術中心副藝術長、成大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所長楊佳翰說,成大是第一個設立藝術中心的大學,也是第一個將公共藝術引入校園、數量最多的大學。他表示,過往藝術中心在推廣公共藝術面向更像 1.0 版本,主要執行議題的盤點、裝置、維護及導覽等工作。現在則進入公共藝術 2.0 階段,強調藝術平台與社區、城市更緊密的串接與連結。

藝術中心視覺與表演藝術總監、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副教授陳明惠指出,距離蕭瓊瑞教授於 1998 年舉辦了校園雕塑大展,已經20 多年,對校園公共藝術整體版塊和其象徵意義,有必要重新思考。陳明惠教授也提到政府機關制定的《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中,明確規定建築工程費的百分之一必須用於設置公共藝術品,這樣的公共預算為藝術家開啟了更多產業可能性。她期待透過這次的活動共同思考台灣公共藝術所面臨的挑戰和未來的可能性,讓藝術更貼近社會、社群,觸動民眾情感,使藝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首場講座由成大藝術研究所、歷史學系名譽教授、同時也是前兩屆大型雕塑大展與校園環境藝術節的策劃人蕭瓊瑞教授主講,分享成大校園藝術品的歷史外,探討在科藝新時代下,藝術與校園環境如何配合與提升。
 
隨後的兩場論壇分別討論「非典型公共藝術計畫」和「公共藝術與社會互動」,邀請學術界、藝術從業者,探索不同面向的公共藝術規劃。「非典型公共藝術計畫」有別於以往校園中以實體設置為主的公共藝術作品,以計畫型及作品租賃型的公共藝術設置案例,分享執行的多面性,「公共藝術與社會互動」則以公共藝術如何和在地人事物與設置地連結與互動,來重新認識公共藝術的設立涵義。透過這些分享,一起回顧成大校園藝術的歷史、發展與未來發展,並思考台灣公共藝術面臨的挑戰與可能性。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3-12-18

莊偉哲副校長表示,學校需要透過藝術與文化來感動人心

藝術中心視覺與表演藝術總監陳明惠說,公共預算可以為藝術家提供更多產業可能性

蕭瓊瑞教授是成大前兩屆大型雕塑大展與校園環境藝術節的策劃人

首屆辰星學者見面會 成大北美校友鼓勵學弟妹接棒傳承優秀共好

SDG4首屆辰星學者見面會 成大北美校友鼓勵學弟妹接棒傳承優秀共好

View more
成功大學 EMBA 迎接 116 級新生 探索「永續發展」策略

SDG4成功大學 EMBA 迎接 116 級新生 探索「永續發展」策略

View more
成大與學術交流基金會友誼長久 齊力植樹深耕臺美人才交流

SDG4成大與學術交流基金會友誼長久 齊力植樹深耕臺美人才交流

View more

NCKU SDGs

永續發展目標

701 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雲平大樓西棟7樓

2022©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國立成功大學SDGs離岸團隊擁有全球風能維護團隊5年的全球風控中心,並擁有5年的第一套商業套化輪播式光達設備;除建立捲簾式的移動監控技術,與ECN展示現歐洲海事外展能力。建築複合功能設計團隊與建築外置經驗塔在介紹節能建築的同時,驗證建站技術也在技術中心及平台上進行技術測試,分享階段平台成果試驗成果未來生結合應用的架構,以作為開發系統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