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少正教授的研究主要探討人類疾病產生的分子機制,尤其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生以及癌細胞抗藥性產生的原因。目前為止已發表約 130 篇研究論文,總計被引用次數達 7700 次以上,是全世界排名前百分之二的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
在癌症研究方面,蔡少正教授主要探討缺氧誘發癌細胞產生抗藥性的機制,其中對學術研究最大的貢獻,莫過於發表全世界第一篇報導環形核糖核酸具有生物功能的論文,獲得美國癌症研究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AACR)頒發 2017 癌症研究期刊最佳被引用論文獎(Most-cited Article Published in 2017 Cancer Research)。
由於癌症研究期刊歷史悠久、審查嚴謹,且在 600 篇文章中獲得最多引用數,勢必為引起學術界震撼的創新發現才有可能辦到,而蔡少正教授不但提出環形核糖核酸如何促進癌症轉移的理論,更提出人體和動物實驗的證據予以證實,而且是臺灣第一篇獲得此殊榮的論文,實屬難能可貴。
在子宮內膜異位症研究方面,蔡少正教授透過一連串分子生物學及細胞學實驗,證實異位組織可自行利用膽固醇合成女性賀爾蒙,改寫了有關子宮內膜異位組織合成生存所必須的賀爾蒙之分子病理機制,不僅解釋賀爾蒙治療方法失效的原因,也提供一個可能替代療法,破解國際多數學者未解之謎,使蔡少正教授獲選為 2020 年富勒.貝澤爾國際傑出科學家獎(Fuller W. Bazer SSR International Scientist Award)全球唯一得主。
上述種種事蹟都是蔡少正教授在成大深耕 20 年,與所有學生共同努力所獲得的成果。也因為這些研究成果都具有創新性和高影響力,蔡教授近 5 年,獲邀到國外演講達 27 次之多,大大提升國家的國際學術能見度,同時也透過學術交流,進行國民外交,展現臺灣的學術軟實力,其貢獻更是超越於學術之上。
蔡少正教授治學嚴謹,樂於提攜後進。他認為做學問要「即物窮理」,扎扎實實地把根基打好,才可以舉一反三,游刃有餘。對於學生,蔡少正教授則時常鼓勵他們做一個快樂的研究生。他認為研究工作是唯一合法的無本生意,利用國家的資源來完成個人的夢想,是一件無比快樂的事,所以在學生時期應該勇敢的去作夢、追夢。
教育部為獎勵學術研究,提高學術水準,特設置學術獎。頒贈對象為於國內積極從事學術研究,有重要貢獻或傑出成就並獲得學術界肯定者;其未具中華民國國籍者,應具本國專科以上學校或學術研究機構專職 5 年以上年資。學術獎包含人文及藝術、社會科學、數學及自然科學、生物及醫農科學、工程及應用科學共 5 項領域,每年舉辦 1 次,其核准名額共以 18 名為限。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2-03-21
國立成功大學生理所講座教授蔡少正獲頒第 65 屆教育部學術獎
蔡少正教授(中)已發表約 130 篇研究論文,總計被引用次數達 7700 次以上,是全世界排名前百分之二的科學家
蔡少正教授(中)透過一連串分子生物學及細胞學實驗,
證實異位組織可自行利用膽固醇合成女性賀爾蒙,
改寫有關子宮內膜異位組織合成生存所必須的賀爾蒙之分子病理機制
蔡少正教授(後排右 4)治學嚴謹,樂於提攜後進。
他認為做學問要「即物窮理」,扎扎實實地把根基打好,才可以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