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機械系李崇綱副教授 專心研究 面對問題泰然處之-國立成功大學永續發展SDGs

【113 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機械系李崇綱副教授 專心研究 面對問題泰然處之

SDG9

【113 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機械系李崇綱副教授 專心研究 面對問題泰然處之

Synergy Correlation

  •  
文/孟慶慈、圖/翁進忠、李崇綱

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李崇綱,在日本從事超級電腦模擬與分析熱流相關研究長達 10 年。2022 年回臺加入成功大學將累積多年的研究量能貢獻於國內。今(2024)年榮獲國內青年學者最重視的學術研究獎項「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他透露,回臺才兩年,原本壓根不敢去想獲獎,謝謝國科會對他近 5 年經歷與研究的肯定,才能趕在年滿 42 歲之際獲得這項榮譽。
 
李崇綱副教授目前在成大主持「高效能平行化計算流體力學研究室」,除了進行熱流相關現象等研究外,也結合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與國家太空中心的資源,開發可應用於火箭飛行的計算流體力學(CFD)模擬程式。未來將可使用超級電腦進行高馬赫數的大規模平行化運算。期望對臺灣的太空產業帶來貢獻。
 
李崇綱副教授 2012 年至 2022 年服務於日本理化學研究所與神戶大學,為當時世界最快的超級電腦「京」與「富岳」開發的大規模可壓縮流計算軟體,至今仍被日本各大車廠相關企業採用。另外,他對於高溫自然對流的研究,所開發的數值方法也被日本政府採用於 COVID-19 病毒傳染途徑之研究,並且於 2021 年獲得超級電腦領域的大獎─美國計算機協會(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ACM)的Gordon Bell Special Prize。

隻身旅日 10 年,學術研究表現亮眼,背後的付出與辛苦可想而知。然而,心理素質超級強大的李崇綱副教授回首來時路,卻不覺得有太多的壓力或苦悶。他笑說:「這就是專注做研究的好處,做研究需要專心,才能解決關卡,其他事情就不會想太多,就能處之泰然」。他曾有一段時間對於不能充份融入日本大環境感到苦惱,但後來細想「我不是日本人,與日本社會有隔閡,應該是很自然的吧」,心境調整後,隨著日文越來越進步,融入與否這個問題對他的影響就逐漸消失,就此拋諸腦後。
 
做研究沒有不遇困難或挫折的,對此李崇綱副教授總是正面看待。他指出,研究未如預期才是正常的事情,若沒遇上困難,那麼這個研究就沒什麼價值。面對困難,想方設法去克服、解決,如此才能從中獲得成就感,而這些成就感也才能轉化為繼續往前的動力。學生學習或研究卡關,他也都會這樣告訴學生,「遇到問題是正常的,保持冷靜、找出問題源頭,也不要期待每一個問題馬上有答案。如果一次就成功,那是中樂透,是幸運成分佔了大部份。」

現為人師的李崇綱副教授,大學時也有課業表現不盡理想的時候,機械系最基本的「熱力學」就被當過。他說,那時候覺得「熱力學」猶如「玄學」,很多觀念都無法從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去理解。但隨著基礎學科愈來愈紮實,熱力學也不再是玄學,做研究遇到難題,解決關卡也就容易許多。在這過程中,慢慢發覺研究愈來愈有趣,樂意繼續走下去。他幽默地說:「重要的基礎學科,值得一修再修。」
 
李崇綱副教授的研究主題自碩、博班延伸至今,他感謝當年交通大學機械系指導教授傅武雄老師為他制定的研究方向,讓所有的經驗與量能持續累積,才有今天的成績。他佩服老師的遠見。更透露,現今討論  AI 都少不了的 CUDA 編譯和 GPU 高效能運算,傅武雄老師約莫 15 年前就開始做相關研究,甚至於 2011 年時就已經在熱流頂尖期刊發表研究成果了。
 
李崇綱副教授感謝成大校方提供豐沛的研究資源,「這些資源一點也不輸日本。而且,校園與系上的風氣自由開放,給老師很大的發揮空間。」他期許自己在良好研究環境下,激發出學生與團隊更多優秀的能力,將過去的研究成果在臺扎根、茁壯。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4-09-25

李崇綱副教授回臺 2 年,即榮獲 113 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李崇綱副教授接受日本 NHK 電台專訪

李崇綱副教授(穿灰衣者)與學生互動情形

成大創新圓夢計畫Demo Day 展現校園新創潛能無限

SDG9成大創新圓夢計畫Demo Day 展現校園新創潛能無限

View more
探索次原子系統的秘密 亞洲各國科學家齊聚成大討論新一代高能核物理實驗

SDG9探索次原子系統的秘密 亞洲各國科學家齊聚成大討論新一代高能核物理實驗

View more
世界首創奈米級螢光元氣彈 成大研發出早期篩檢技術大突破

SDG9世界首創奈米級螢光元氣彈 成大研發出早期篩檢技術大突破

View more

NCKU SDGs

永續發展目標

701 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雲平大樓西棟7樓

2022©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國立成功大學SDGs離岸團隊擁有全球風能維護團隊5年的全球風控中心,並擁有5年的第一套商業套化輪播式光達設備;除建立捲簾式的移動監控技術,與ECN展示現歐洲海事外展能力。建築複合功能設計團隊與建築外置經驗塔在介紹節能建築的同時,驗證建站技術也在技術中心及平台上進行技術測試,分享階段平台成果試驗成果未來生結合應用的架構,以作為開發系統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