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成功大學攜手南臺灣多所大學與科研機構,成功研製全台第一座國產岸基式擺臂波浪發電機組「擎浪者(WaveArm)」。該發電機組今(4)日完成水槽測試,表現優異,發電效率超越國際同類產品,標誌著台灣在海洋再生能源技術上的重大突破,為推動永續發展與能源轉型作出具體貢獻。
跨領域協作打造國產創新技術
此研發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補助,國立成功大學主導,整合成大近海水文中心、水工試驗所、水利系,以及南臺科技大學、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海事資訊科技系、工業技術研究院和聚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專業力量。團隊涵蓋機電控制、結構設計、能源材料、海洋工程、現場觀測、水工試驗、數值模擬等多個領域,展示了跨領域合作的高效成果,為台灣開發多元能源方案提供堅實技術支撐。
創新設計提供高效低衝擊解決方案
「擎浪者」採用創新性的擺臂結構設計,系統由浮筒、擺臂與能量擷取系統(PTO)組成,總重約 3 噸。海洋波浪永不停歇,「擎浪者」透過波浪的上下運動帶動浮筒驅動發電機,全年無休均可發電。「擎浪者」的岸基式設計允許設備安裝於防波堤上,避免海上施工,降低對漁業和海洋生態的影響,可協助國家快速實現海洋能發電的目標。
計畫總主持人成大近海水文中心主任董東璟教授表示:「這一階段我們打造了千瓦級原型機進行測試。歷經近兩年的研發,水槽測試結果令人滿意,期望國科會能持續支持後續的研發與實地測試。」南臺科技大學兼南科育成中心主任陳宥任教授補充道:「這台原型機的所有元件均為自主設計與本地製造,完全掌握了關鍵技術,是國產能源技術的一大突破,未來有機會成立並進駐南部科學園區,為園區廠商提供新的綠電來源。」成功大學水工所蕭士俊所長則強調:「希望以這次波浪發電機的研發為契機,推動更多跨校合作,形成南臺灣科研創新的聚集效應,助力國家海洋能源開發政策的實現。」
助力淨零目標開創能源新方向
國科會以「2050淨零減碳」為目標,推動前瞻性科技開發與實踐,補助學界在氫能、海洋能、儲能與電網系統以及碳捕捉再利用等專題研究中尋求突破,特別注重實務應用。「擎浪者」擺臂波浪發電機組作為第一期計畫的重要成果,象徵台灣在再生能源領域邁出嶄新一步,也為未來我國的海洋再生能源開發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4-12-04
成大研發之「擎浪者」波浪發電機
岸基式波浪發電機安裝在防波堤上之預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