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藻類的移動式監測:從臺灣到菲律賓-國立成功大學永續發展SDGs

有害藻類的移動式監測:從臺灣到菲律賓

SDG6

有害藻類的移動式監測:從臺灣到菲律賓

Synergy Correlation

 

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林財富教授研究團隊的主要研究領域是水庫裡有害藻類,為了民眾的用水安全,林老師致力於快速檢測技術與預警系統的建立及應用。2016年的夏天,菲律賓瑪普(Mapúa)大學的Senoro教授邀請團隊合作,前往菲律賓進行有害藻類的調查。由於菲律賓沒有相關的檢測能力,因此,在2016年的調查堪稱為菲律賓近年來最大規模的有害藻類調查。

2016年調查研究的成果引起Laguna de Bay管理局(Laguna Lake Development Authority, LLDA)、馬尼拉兩大水公司Maynilad水公司及Manila水公司的重視,分別於2017年4月份及2019年11月份拜訪成功大學,以協助菲國掌握及解決飲用水問題為前提,討論未來合作的可能性。

除了藻類問題外,馬尼拉自來水處理,也有其他水質問題,例如錳、濁度、氨氮、總溶解固體,以及水廠處理困難等問題。當地面臨水質的問題,常因受限於研究與分析能力,以往都只能採集樣品送交國外檢測。
 
成大團隊、以及臺灣水公司在水質改善上累積相當多的經驗,因此為協助菲律賓提升水質研究及解決水質問題能力,國立成功大學及菲律賓瑪普大學在科技部支持下,於2018年5月共同成立【臺菲聯合水質海外科研中心】,旨在強化人才培訓、鼓勵人才交流,建立菲律賓水質專業人才資料庫,提升臺灣學界及產業界在菲律賓的能見度及認同度,並協助菲律賓進行重要水源大規模調查,共同探討菲律賓的水源水質及自來水處理問題,以提升菲律賓水質研究及處理技術能力。
 
同時,以成大及臺灣團隊在水質監測與處理的研究經驗及技術為基礎,進行修正與改良,針對馬尼拉自來水廠及貝湖水質監測與處理,實施技術及進行驗證,並將經驗擴及菲律賓其他地區水源及自來水廠,以掌握菲律賓水源及水廠整體水質狀況,提升我國團隊技術輸出與應用機會,達成學術外交及技術輸出的目的。

在科技部支持下,【臺菲聯合水質海外科研中心】從2017年開始已辦理4場藻類及代謝物分析、檢測及處理技術課程,培育超過50位菲律賓研究及技術人員,有效提升該領域人員技術能量;本中心並執行菲國第一次大規模水源藻類、毒素及臭味物質調查,有效掌握水源水質現況。
 
在臺灣產業界,包括臺灣自來水公司、中宇環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巨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環科技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支持下,於2018年9月共同捐助【臺菲聯合水質海外科研中心】移動式實驗室拖車、小型實驗設備、藻毒素及臭味基因分析套組等,價值超過125萬元臺幣的設備及材料,使【臺菲聯合水質海外科研中心】的設備更齊全,除了深化臺菲兩國科技合作外,更進一步提升菲律賓水質的研究能力。
 
 
◎原文刊載於:科技部新南向科研合作專網STIC專欄
◎台菲聯合水質研究中心:https://www.tp-wric.com/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1-01-06

林財富教授團隊的移動式監測車

貝湖採樣團隊(第一排右一為林財富教授,第一排右二為Senoro教授)

貝湖藻華情況

成功大學、Mapúa大學與臺灣自來水公司共同簽訂合作協議

成功大學、臺灣自來水公司及Mapúa大學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MOU)

【臺菲聯合水質海外科研中心】成立

台灣經驗分享國際,潮間帶委員會來台於成大辦課程

SDG6台灣經驗分享國際,潮間帶委員會來台於成大辦課程

View more
資源系陳信宇榮獲新加坡AOGS「最佳學生海報競賽獎」

SDG6資源系陳信宇榮獲新加坡AOGS「最佳學生海報競賽獎」

View more
微藻應用於畜牧廢水處理

SDG6微藻應用於畜牧廢水處理

Microalgae applied to livestock wastewater treatment

View more

NCKU SDGs

永續發展目標

701 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雲平大樓西棟7樓

2022©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國立成功大學SDGs離岸團隊擁有全球風能維護團隊5年的全球風控中心,並擁有5年的第一套商業套化輪播式光達設備;除建立捲簾式的移動監控技術,與ECN展示現歐洲海事外展能力。建築複合功能設計團隊與建築外置經驗塔在介紹節能建築的同時,驗證建站技術也在技術中心及平台上進行技術測試,分享階段平台成果試驗成果未來生結合應用的架構,以作為開發系統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