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科藝所學程畢展 13 日開幕 系統更新中:有新的項目可以更新-國立成功大學永續發展SDGs

成大科藝所學程畢展 13 日開幕 系統更新中:有新的項目可以更新

SDG4

成大科藝所學程畢展 13 日開幕 系統更新中:有新的項目可以更新

Synergy Correlation

文、圖/成大新聞中心

國立成功大學規劃與設計學院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第九屆畢業展,即日起在成大藝術中心展出到 6 月 28 日,「系統更新中」是一場科技藝術的跨域展覽,也是對當代狀態的提醒,希望觀者能從展覽的創作中,感受到科技藝術與日常生活的連結,「系統更新中」不僅是提醒硬體更新的狀態,更是要提醒大家活在當下、學會釐清現實與關懷社會,從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走的焦慮中解放,找出未來的無限可能。

「有新的項目可以更新,通知出現時,大家會按下立即更新,還是稍後再提醒呢?」國立成功大學 112 級科技藝術學位學程展覽團隊表示,對使用者而言,系統更新不只是科技設備的維護提醒,更像是對日常改變的請求,快速變動的社會與資訊環境中,人們卻是經常徘徊於選擇與適應的灰色地帶,也因此暴露出對過往的依賴,以及對未知的不安。
 
「系統更新中」由 7 位科技藝術學程創作者共同參與,從個人經驗與觀察出發,回應當代隱藏於日常中的議題,從環境生態、地方創生、語境轉換、記憶資訊化、虛實夢境、網路人格,到數位與傳統工藝的共存,展出的作品交會於虛實之間,探索人在世代更新過程中的角色與立場,即日起展出到 6 月 28 日。

國立成功大學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林軒丞副主任致詞時表示,在這個充滿創意與成果的時刻,迎來 112 級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的畢業展。在這兩年當中,同學們以無比的熱情與實驗精神,穿梭於科技與藝術的邊界,展現了屬於這個時代的創造力與批判性思維。
 
畢業展不只是對過去學習旅程的總結,更是對未來探索的起點。每一件作品,都是同學們對世界的回應、對未來的提問,也展現出科技藝術學程跨域整合的豐碩成果。相信在這次展覽中,觀眾不僅能看到技術的深度與創意的廣度,更能感受到來自個人、社會乃至全球議題的細膩回響。
 
「同一天有工設系、建築系的展覽,樂見於成大越來越多這樣創作型的展覽」,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簡瑋麒副教授表示,今年已經是第九屆,很開心能看到科技藝術學程的學生有如今發展,希望這次畢業展圓滿成功,展出順利,期盼每一位同學都能帶著這段難得的歷程,持續在未來的創作與實踐中發光發熱,開創屬於自己的道路。

展出作品「記憶收據」由鄭子芸創作,是一件探討數位記憶與情感疏離的互動裝置作品,觀眾可透過現場的 QRcode 上傳照片,系統將其轉譯為一張格式化的「收據」並列印輸出,大家可選擇將收據帶走,或放置在裝置右方區域,使之被加熱至全黑,參與一段將轉化後的記憶消失的儀式,希望這次創作的作品,能夠呈現出這個將回憶外包給雲端與演算法,情感被壓縮為冷漠的數據片段的世代,反思數位世代的使用者,究竟正在「記得」,還是僅僅正在「記錄」。

創作者林子妍,以紙板、燈、列印機作為主要創作的媒材,創作出作品「LOG IN …(登入)」,講述數位原生世代的日常儀式,當大家透過帳號密碼,穿梭於虛擬之間時,個人帳號是否代表著個人意識的延伸,當網路使用者在網路平台上,建構出複數的網路人格,這些虛擬身份是如何證明、定義自己的存在;這次的作品像是一間虛實交疊的房間,透過登入互動網頁,輸入展間光影中暗藏的「驗證碼」,透過無數次的登入與登出之間,一串串陌生編碼組合了個體,卻也模糊了人的定位,一步一步透過驗證劇本,向系統證明自己,然而,這些「驗證」,究竟在虛擬世界中驗證了什麼。

「創生·更新(sōsei 更新する)/Runway 2.0」的創作者杜雅晴,以「伸展台」為隱喻,透過微型紀錄片,結合居民視角、自然影像與共創行動,展現人地關係與地方創生實踐,讓地景、地貌與議題本身成為主角,邀請觀者以藝術語彙重新思考永續未來的可能。現場也準備了可愛的穿山甲頭套,讓來觀賞的民眾一起互動。
 
蘇莉婷創作出「也許存在的地方」,以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基礎,進行文學轉譯與空間再詮釋,重現桃花源中自給自足、和平共生的社會樣態,並融合《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故事,讓兔子引導觀眾前進,希望觀眾隨著自己的意志走向結局。或許是有期望實現的理想,又或是珍惜當下的生活,也可以暫時逃離現實,邀請觀眾完成故事,並鼓勵觀眾接受每個選擇背後所帶來的結果,正如《愛麗絲夢遊仙境》中愛麗絲的冒險旅程充滿未知與意外,卻也因此豐富了愛麗絲的成長經歷。

「Not Your Taste」的創作者郭亭妤,將茶席擺進展場裡,以乾燥茶材、茶具、電腦螢幕、標籤列印機表現出「It may not be your taste, but it's what others taste every day.」(這可能不合你的口味,但卻是別人每天嚐到的滋味),透過這樣的互動裝置,展現言語中隱藏的情緒,可能對他人造成波動與傷害,為了讓抽象的情緒理解落差能被清晰地感知,這次以語言情緒與味覺之間的隱喻關係為載體,建構一套情緒轉譯系統,將語句中的情緒,轉化為可品嚐的茶飲,盼能透過這一杯杯的茶,品飲他人的感受,體會語言與情緒之間的落差與荒謬。
 
李冠臻使用複合媒材創作出的「身體訂單/Ordre du corps」,討論海平面上升、陸地消失之後的世界,當人類面臨未來不再依循自然演化,而是透過人為改變身體,是否就代表著,人類與非人類已經逐漸模糊了界線。
 
「拓界」的創作者張益誠,以手工隨機捏塑的陶土形態透過 3D 掃描捕捉形態,再以機械手臂 3D 列印出來,創作出不一樣的新可能,透過結合陶瓷材料的物理特性,讓人不再能輕易定義手工與機械複製,盼能透過介於兩者之間、結合感知與邏輯的新型人機工藝,展現出突破傳統陶藝的形態與製程框架,呈現科技藝術的無限可能。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5-06-16

 

國立成功大學規劃與設計學院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第九屆畢業展,即日起在成大藝術中心展出到 6 月 28 日

鄭子芸創作的「記憶收據」,是一件探討數位記憶與情感疏離的互動裝置作品

創作者林子妍,以紙板、燈、列印機作為主要創作的媒材,創作出作品「LOG IN …(登入)」

「創生·更新(sōsei 更新する)/Runway 2.0」的創作者杜雅晴準備了可愛的穿山甲頭套,讓來觀賞的民眾一起互動

「Not Your Taste」的創作者郭亭妤,將茶席擺進展場裡

「系統更新中」由 7 位科技藝術學程創作者共同參與,即日起在成大藝術中心展出到 6 月 28 日

2024 臺灣科普環島列車抵達臺南 成大邀請 1200 名師生共襄盛舉

SDG42024 臺灣科普環島列車抵達臺南 成大邀請 1200 名師生共襄盛舉

View more
2025 霍特獎臺灣賽盛大登場 成大主辦點燃青年創新火種

SDG42025 霍特獎臺灣賽盛大登場 成大主辦點燃青年創新火種

View more
成功大學X潮州高中科學營 結合科學教育與原民文化知識受歡迎

SDG4成功大學X潮州高中科學營 結合科學教育與原民文化知識受歡迎

View more

NCKU SDGs

永續發展目標

701 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雲平大樓西棟7樓

2022©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國立成功大學SDGs離岸團隊擁有全球風能維護團隊5年的全球風控中心,並擁有5年的第一套商業套化輪播式光達設備;除建立捲簾式的移動監控技術,與ECN展示現歐洲海事外展能力。建築複合功能設計團隊與建築外置經驗塔在介紹節能建築的同時,驗證建站技術也在技術中心及平台上進行技術測試,分享階段平台成果試驗成果未來生結合應用的架構,以作為開發系統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