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強之光 成大啟端館《双生圖騰》公共藝術落成-國立成功大學永續發展SDGs

新自強之光 成大啟端館《双生圖騰》公共藝術落成

SDG11

新自強之光 成大啟端館《双生圖騰》公共藝術落成

Synergy Correlation

  •  
文/成大藝術中心、成大新聞中心 圖/成大藝術中心
 
成大校園公共藝術再添新秀!由國立成功大學藝術中心承辦的「啟端館」公共藝術設置案《双生圖騰 Twin Totem》,8 月 25 日於自強校區舉行落成典禮,啟端館捐贈人奇景光電董事長吳炳昇;成大副校長李永春、助理副校長吳秉聲、電資學院、電機系、半導體學院師長;文化部公共藝術專家,及本案藝術家團隊「放開建築實驗室 OPEN Lab」、策展執行團隊「樂至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等多位嘉賓皆蒞臨參與。

繼 2022 年 11 月 9 日正式啟用,啟端館捐贈人奇景光電董事長吳炳昇 8 月 25 日亦親自出席《双生圖騰》公共藝術品落成剪綵。再度踏進母校校園,吳董事長很開心與多位師長及電機系學長齊聚一堂,也對此一嶄新的藝術作品讚譽有佳。

成大副校長李永春表示,啟端館為電資學院及半導體學院提供更多的教學研究空間,十分感謝吳董事長對成大的慷慨支持。而今啟端館公共藝術的落成,對成大亦具有重要意義。他提到,回想 20 多年前來到自強校區,當時在這裡的公共藝術有鄰近大學路入口的《門神》;校區大草皮上則有《大對招》,這些校園公共藝術品,為成大校園注入豐沛的人文、藝術氣質,也讓成大的教育更臻完整。《双生圖騰》不僅創作概念是工程與藝術的結合,亦呼應成功大學對完整教育的追求。最後以其夜晚發光讓自強校區別具美感的此一特點,期待成大持續科技與人文並重,與世界一流大學並駕齊驅。

「啟端館」位於成大自強校區,右鄰電機系系館,左為化工系系館。2016 年由奇景光電董事長吳炳昇捐贈母校 1 億多元建造而成,創下成大歷來重大捐贈案中,最年輕校友的捐贈紀錄。地處自強校區核心位置,成大「啟端館」是校園裡一座極具象徵意義的建築。館名「啟端」,來自捐贈者奇景光電吳炳昇董事長父母名字中的一字,「啟」是啟發人的心智、「端」是端本正源,盼在科技進展的同時,不忘人文關懷。而今落成的《双生圖騰 Twin Totem》作品,正是這份精神的展現。

《双生圖騰》實體藝術裝置尺寸為 840 × 215公分,結合周圍建築美感與整體環境的協調性,設置於啟端館入口大廳上方牆面。此一作品除了為自強校區滿滿工程科學類別的系館建築注入新生命之外,亦有「藉由抬頭看見藝術品,啟發更多感性思考」的深刻含意。
 
此外,藝術家團隊以「虛擬空間」與「現實物件」為概念,以金屬材料表現理性及科技元素,將圓形作為物件創作的初始型態,延伸點、線、面、體多重變化之後,組成疊合成 3 個層次的立體浮雕,經由框景截圖相對應的虛擬世界畫面。在這個創作中,特別的是可以藉由手機或 VR 等設備連動,進一步讓人有身歷其境的超現實感受,穿梭在物件中和作品互動,使得有限的空間有機會展現豐富的視覺意象、感官體驗及有趣的想像。

藝術家團隊希望透過《双生圖騰》的呈現,不只是反映當下的瞬間,更能以連結、溝通之勢,象徵串聯校園、環境和諧以及不斷前行的永續願景,宣示未來的無限可能。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5-08-26

由國立成功大學藝術中心承辦的「啟端館」公共藝術設置案《双生圖騰 Twin Totem》,8 月 25 日舉行落成典禮,現場嘉賓雲集

啟端館捐贈人奇景光電董事長吳炳昇親自出席《双生圖騰》公共藝術品落成剪綵,對藝術品讚譽有佳

成大副校長李永春感謝吳董事長對成大的慷慨支持,並表示啟端館公共藝術的落成,對成大亦具有重要意義

《双生圖騰》實體藝術裝置結合周圍建築美感與整體環境的協調性,設置於自強校區啟端館 1 樓入口大廳上方牆面

除了實體觀賞,觀眾還可透過藝術家提供的 360 影片進入作品,體驗《双生圖騰》的虛擬空間

成大與國家圖書館攜手合作 數位化保存舊籍與文獻資料

SDG11成大與國家圖書館攜手合作 數位化保存舊籍與文獻資料

View more
2024 第八屆台北金鵰微電影展 成大榮獲 2 項「永續微電影獎」

SDG112024 第八屆台北金鵰微電影展 成大榮獲 2 項「永續微電影獎」

View more
成大創意城市課程串聯產學與社區 攜手舉辦創新西拉雅美食饗宴活動

SDG11成大創意城市課程串聯產學與社區 攜手舉辦創新西拉雅美食饗宴活動

View more

NCKU SDGs

永續發展目標

701 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雲平大樓西棟7樓

2022©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國立成功大學SDGs離岸團隊擁有全球風能維護團隊5年的全球風控中心,並擁有5年的第一套商業套化輪播式光達設備;除建立捲簾式的移動監控技術,與ECN展示現歐洲海事外展能力。建築複合功能設計團隊與建築外置經驗塔在介紹節能建築的同時,驗證建站技術也在技術中心及平台上進行技術測試,分享階段平台成果試驗成果未來生結合應用的架構,以作為開發系統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