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外籍生參與「做 16 歲」民俗活動 走入社會體驗臺南文化力-國立成功大學永續發展SDGs

成大外籍生參與「做 16 歲」民俗活動 走入社會體驗臺南文化力

SDG11

成大外籍生參與「做 16 歲」民俗活動 走入社會體驗臺南文化力

Synergy Correlation

  •  
文、圖/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
 
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攜手華語中心 8 月 29 日帶領 16 位學生位走入社區,參與由祭祀公業臺灣臨濮堂施姓大宗祠主辦的臺南傳統民俗活動「做 16 歲」。活動參與的學生包括來自美國、法國、韓國、泰國、孟加拉、印尼、墨西哥等 8 名外籍生及 8 名在地學生。主辦單位期望學員們能透過禮俗體驗、宗祠導覽及與其他「做 16 歲」在地學子互動交流,讓國外學生得以近距離理解府城文化脈絡與民間信仰的生活實踐。
 
「做 16 歲」民俗活動源自「一府二鹿三艋舺」時代的歷史文化。當年府城為兩岸與國際貿易的重要口岸,碼頭產業與商業繁盛,「做 16 歲」為當時碼頭工人與青少年邁向社會的成年禮,象徵承擔、感恩與回饋。主辦單位「施姓大宗祠」位於五條港之一的安海港區域,而五條港也正是府城當年的重要碼頭區域之一。

本次體驗活動,讓學生在生命禮俗儀式中,從個人、族群、城市的連結體會臺南府城的文化底蘊。活動結束後,學生們也表示能親身體驗到如此特別的習俗相當有趣,更有學生進一步詢問儀式相關的典故,藉由解釋說明後,學生們對於臺南獨特的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楊政達主任指出,今(2025)年適逢府城建城 300 年重要里程碑,成大以「在地扎根、連結國際」為主軸推動人文行動。此次安排外籍生與本地生一同參與,不僅展現人社中心對臺南文化保存與傳承的理念,也讓國際學生以身體力行的方式認識臺灣、理解臺南。在國際交流與在地連結之間,走出兼具深度與溫度的成大路徑。

楊政達主任強調,此次「做 16 歲」活動是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今年府城 300 年系列活動之一。為延續討論與擴大連結,人社中心更預計於今年底舉辦「府城在地文化保存與發展」論壇,將聚焦四大面向:歷史區域再生、社區參與與治理、民俗文化保存與活化、以及高齡社會的世代承傳。論壇將串聯公部門、學界、民間團體與社區夥伴,凝聚跨域觀點,為臺南下一個百年的文化路徑共謀未來藍圖。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5-09-02

成大人社中心攜手華語中心帶領 16 位學生位走入社區,參與臺南傳統民俗活動「做 16 歲」

外籍學生體驗鑽轎底儀式

外籍學生體驗鑽轎底,繞完三圈即可獲得庇佑,順利長大成人

成功大學攜手台南晶英酒店 跨越 400 年重現安平熱蘭遮堡壘與市鎮

SDG11成功大學攜手台南晶英酒店 跨越 400 年重現安平熱蘭遮堡壘與市鎮

View more
熱蘭遮博物館常設展更新 成大帶民眾跨越 400 年從大員到臺灣

SDG11熱蘭遮博物館常設展更新 成大帶民眾跨越 400 年從大員到臺灣

View more
吳文璋新詩書法展 即日起到 5 月 30 日成大藝坊櫥窗展出

SDG11吳文璋新詩書法展 即日起到 5 月 30 日成大藝坊櫥窗展出

View more

NCKU SDGs

永續發展目標

701 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雲平大樓西棟7樓

2022©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國立成功大學SDGs離岸團隊擁有全球風能維護團隊5年的全球風控中心,並擁有5年的第一套商業套化輪播式光達設備;除建立捲簾式的移動監控技術,與ECN展示現歐洲海事外展能力。建築複合功能設計團隊與建築外置經驗塔在介紹節能建築的同時,驗證建站技術也在技術中心及平台上進行技術測試,分享階段平台成果試驗成果未來生結合應用的架構,以作為開發系統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