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成功大學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師生共創大型木製裝置藝術「The light of island / 島。輝」1 月 6 日晚間在成大光復校區建築系館木平台北邊空地展出,作品強調與觀者互動,是一座可以讓觀者自由展現姿態的地景裝置藝術。
「The light of island / 島。輝」由成大科藝所林軒丞助理教授指導,碩士一年級張瀞元、吳彥嶔、梁懷萱、張琬旖、陳品淳、陳昱如、何芸瑄、吳思瑩等學生共同創作。作品靈感源自於馬祖列嶼獨特的地貌景觀、民居建築及與歷史文化。
「The light of island / 島。輝」作品夾處於多個建築設施之間:北面臨小東路圍牆、東面為都計系系館、南面則為建築系木平台與系圖書館、西面則有C-HUB創意基地。同時,結合數位製造、科技技術、人文議題,「The light of island / 島。輝」作品希望透過聲光互動,展現過去與現在人類存在與馬祖島嶼之間的深遠影響。
創作團隊表示,「The light of island / 島。輝」作為一件互動裝置藝術,其藝術價值在於人文議題與科技技術之結合所帶來的多重可能性。首先,作品從擺放位置及模型外觀的設計上討論了空間變化如何影響互動體驗之多元性,在最終成果上,成功增加了十字正交藝術品的體驗方式並深化了參與者所得到的感悟。
其二,除了選擇使用數位建模及 CNC 切割完成作品外觀外,利用程式語言的高度彈性,結合人文歷史文本,設計相應的燈光控制信號,擺脫了傳統媒材與製作方法的限制與束縛,呈現出數位製造與科技藝術在作品概念及成果上的突破。
其三,運用簡易的科技技術,在作品中呈現豐富而具有反思價值的在地回顧與人文關懷,藉由科技藝術的呈現,在引起觀者好奇探索並親身體驗的同時,提高人們的對於馬祖與島嶼的認知,強化關於島嶼的歷史記憶,並串聯起人類之間的共同情感,促使人們反思人類存在與島嶼之間的關係與影響。
此外,創作團隊試圖以聲音數據的轉譯與光的流轉,象徵島上居民與本島的我們之存在,對於馬祖島嶼帶來的,歷時百年而已不為後世所覺察的變化。「The light of island / 島。輝」採用CNC切割技術完成十字正交的山形結構,以新穎的構築系統型塑山巔與低谷。作品本體保留了山地起伏的有機性,卻以四方直線收斂邊緣,彷彿徒留下截斷了四邊的一片島嶼模型。
創作團隊希望透過此反模擬真實自然景物的方式,在空間上呈現數位製造特有的可拆解性與可拼接性,留下懸念,引起觀眾的好奇,並激發人們對於島嶼完整樣貌的想像力。
在木製十字正交構成的模型上嵌入了許多壓克力箱以呈現島嶼上的民居建築,其靈感來自於馬祖列嶼的傳統印式建築。此傳統民居建築之外觀方正,就如同一顆顆印章依地勢起伏建造而成。在每顆錯落的印章中,還配合互動燈具的嵌入創造可互動的地景效果。
採用紅外線感應燈與流水燈兩種感應燈具,創作團隊配合燈具的外觀與特性進行安裝。固定於格子內的紅外線感應燈將感測包括人體的移動或自然物(如作品上方之樹葉)之晃動並且發光。燈光將於感測到物體移動時發亮,物體離去後 30 秒自然熄滅。
創作團隊表示,選用柔和的黃光,以呈現島嶼上村落萬家燈火的生活氣息,民眾能從體驗的過程中,體會到島嶼積累百年光華中「人來燈燃,熱鬧非凡;人去燈滅,洗淨鉛華」的歷史迭代感。
鋪設於作品底下的流水燈則捕捉最容易消散也最不容易保留的聲音數據,並將之轉換為彩色之流光。「我們運用arduino進行訊號控制,並設置聲響臨界點:在周遭安靜的狀態下,流水燈以呼吸燈的模式運作,發出藍色的光,以呈現出靜謐、療愈之感;在偵測到人聲及音樂的情況下,流水燈將會根據節拍數值的不同而變換多種顏色,呈現熱鬧歡騰的氛圍。在變換燈光顏色的挑選上,我們將根據馬祖的不同特色,譬如地貌、民居建築、藍眼淚、宗教信仰等主題,建立一系列馬祖色票,並將之設置為流水燈的變換燈色。」
成大科藝所副主任沈揚庭表示,大型裝置藝術的創作是成大科技藝術學位學程的一大核心課程與特色展現。它不但能展現出實體構築、人機互動、數位藝術等領域相互整合的跨領域創作優勢,還能夠在實作的過程中培養同學團隊合作與複雜問題解決(Complex Problem Solving)的軟實力。
科藝所將持續透過互動裝置藝術這樣的專題導向學習,育成具備科技藝術整合能力的「實虛空間創作型人才」,成為未來在環境、建築、乃至城市中,應用科技藝術打造生活美學與創新的生力軍。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2-01-07
「The light of island / 島。輝」用馬祖山巒與印章意象創造出互動的地景裝置藝術
「The light of island / 島。輝」是一座可以上去行走的互動裝置藝術
傳統民居印章意象轉成可互動的地景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