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藝術結合 創造新藝術生命力-成大科藝碩士生「匿隱-龍崎地景幻象」成果展 6 月 1 日起開展-國立成功大學永續發展SDGs

科技與藝術結合 創造新藝術生命力-成大科藝碩士生「匿隱-龍崎地景幻象」成果展 6 月 1 日起開展

SDG11

科技與藝術結合 創造新藝術生命力-成大科藝碩士生「匿隱-龍崎地景幻象」成果展 6 月 1 日起開展

Synergy Correlation

文/成大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翁藍莉 圖/成大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
 
科技與藝術融合,轉譯新藝術生命力。由國立成功大學科技藝術碩士籌畫的以「匿隱-龍崎地景幻象」為主題的成果展將於 6 月 1 日至 6 月 12 日在臺南市「十八卯茶屋」展出。藝術家以自身獨特的藝術語彙,將藝術家自身主觀感受與龍崎客觀資訊相互融合,呈現對龍崎環境議題的關切,加上使用的媒材與創作手法多元,科技與藝術結合,展現龍崎的獨特景觀與風貌,邀請民眾前來參觀體驗。
 
位於臺南市東南端的龍崎,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巨型藏寶箱,有著特殊的青灰泥岩惡地、完整綿延且豐富的地形景觀、動植物生態廊道與產業歷史遺跡,地質教育與生態價值極高。 本次展覽主題「匿隱-龍崎地景幻象」意謂著龍崎看似荒蕪的外表與印象,是真的荒蕪?還是其實是為了躲避人類的破壞行為而刻意隱藏?那些不易被發現的大自然寶藏,該被大家好好珍藏。來自國立成功大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 7 位研究生的作品,透過實地走訪、研究與取材後,以 3  個月的創作時間,將龍崎豐富的地質生態與景觀價值進行藝術轉譯。
 
本展覽由國立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陳明惠副教授指導,臺南社區大學環境行動小組協助,成大研究生結合藝術思維與科技技術,以龍崎為題,進行藝術創作。彭歆睿的作品《 惡地隱微》結合人工智慧軟體,模擬特殊地形的行程過程,希望進一步引起大眾理性反思人工智慧、人類、自然三者之間的演變與權力關係。李悟的作品《龍崎說》描繪龍崎地理環境的演變過程,讓感性的情緒變化帶領我們傾聽大自然想傳遞的話語。何晟弘的作品《 質感重奏》,利用實體與數位媒體的交織搭配,呈現蘊藏在惡地深處的生命力與變化。謝瑞綾的作品《 層疊》,運用機械手法重現龍崎動物於獸徑上留下的足跡,人工與自然的強烈對比,訴說著的往往只有在雨後天晴時,才能觀察到的龍崎動物生態。
 
本次展出也注重與民眾的互動性,以不同的互動體驗讓觀者身歷其境。康逸凡的作品《 綻放綠洲》,利用繩索編織技藝,呈現龍崎複雜的裂地紋理,並結合在龍崎收錄的大自然聲音,讓觀眾在展場室內空間也能感受到龍崎自然界的美麗和神秘。何語珊的作品《 Hidden》,以裝置藝術的設置形式,引導觀眾主動尋找躲藏在龍崎環境中的生態寶藏,並利用色彩的轉變,顛覆大眾對於龍崎荒蕪單調的刻板印象。陳筱彤的作品《 龍崎共築》藉由多元的影像記錄方式,讓觀者置身竹藝工作坊現場,認識龍崎獨有的特殊竹藝工作環境。
 
展覽將於 2023 年 6 月 1 日至 6 月 12 日在臺南市中西區「十八卯茶屋」二樓的展示空間,以不同的形態與大眾進行藝術對話,並於 6 月 5 日(週一)「世界環境日」上午 10 點在「十八卯茶屋」一樓舉辦開幕茶會,歡迎民眾前來體驗,欣賞新生代藝術家透過科技與藝術呈現的龍崎自然與地景。
 
「匿隱-龍崎地景幻象」
展覽時間|2023 年 6 月 1 日至 2023 年 6 月 12 日(10:30 ~ 17:00)
展覽地點|奉茶 十八卯茶屋2F(臺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二段30號)
開幕茶會|2023 年 6 月 5 日 (一)10:00
主辦單位|成大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3-05-23

創造新藝術生命力-成大科藝碩士生「匿隱-龍崎地景幻象」

AI 助攻守護環境 成大資源系石棉屋瓦遙測團隊榮獲 3 項國家獎項

SDG11AI 助攻守護環境 成大資源系石棉屋瓦遙測團隊榮獲 3 項國家獎項

View more
V-10 五人@臺南攝影展成大展出 望見臺灣影像未來發展

SDG11V-10 五人@臺南攝影展成大展出 望見臺灣影像未來發展

View more
向故鄉獻禮 留法旅美臺灣畫家陳錦芳博士個展「臺南 400.美哉臺南」

SDG11向故鄉獻禮 留法旅美臺灣畫家陳錦芳博士個展「臺南 400.美哉臺南」

View more

NCKU SDGs

永續發展目標

701 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雲平大樓西棟7樓

2022©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國立成功大學SDGs離岸團隊擁有全球風能維護團隊5年的全球風控中心,並擁有5年的第一套商業套化輪播式光達設備;除建立捲簾式的移動監控技術,與ECN展示現歐洲海事外展能力。建築複合功能設計團隊與建築外置經驗塔在介紹節能建築的同時,驗證建站技術也在技術中心及平台上進行技術測試,分享階段平台成果試驗成果未來生結合應用的架構,以作為開發系統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