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主辦的第三屆南區文字學學術研討會於 12 月 7 日圓滿舉行。此次會議承襲前兩屆的成功經驗,不僅吸引了南區多所大學的知名學者與青年研究者齊聚一堂,現場 100 多位師生座無虛席,展現南臺灣在文字學領域的研究實力與合作潛力。本次會議內容涵蓋文字學理論、古文字研究、字形演變以及當代漢字教學等多元議題,呈現了一場兼具深度與廣度的學術盛宴。
此次研討會籌備委員來自南區多所大學,包括中正大學黃靜吟教授、高師大陳立教授、台南大學鄭憲仁教授、高師大高婉瑜教授、屏東大學柯明傑教授、成功大學中文系高佑仁教授等。他們透過緊密合作,顯現南部學界合作的高度默契。成功大學中文系前系主任沈寶春教授在開幕式致詞時指出:「這是一場純粹文字學的討論,竟然能座無虛席,可見南臺灣語言文字學驚人的研究能量。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象徵,期許研究能相互支援,切磋交流,共同面對 AI 時代的挑戰。」中正大學中文系黃靜吟教授致詞時指出:「希望本會議會能成為一個學術平台,讓師生能夠充分交流,展現研究成果。」此次研討會不僅促進了學術交流,也為南部中(國)文系的合作與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研討會分多場次進行,共有來自中正大學、高雄師範大學、屏東大學、臺南大學及成功大學等多所大學的學者專家發表論文。中正大學黃靜吟教授針對《說文解字》的部首從屬進行深入解析,為部首研究提供了新視角。高師大高婉瑜教授深入探討《天回醫簡・療馬書》,從文字與背景入手,提供了創新見解。高師大陳立教授探討《古文四聲韻》字形的漢字屬性分析,提出創新的解讀方法。
青年學者專題論壇成為會議的一大亮點,碩博士生的發表備受矚目。中正大學李富琪博士生深入探討了古文字釋形中「借筆」的運用。成功大學謝宜家博士生就《安大簡》的書寫風格與楚簡文字中的特徵,進行了詳細分析,展示了青年學者的研究實力。高師大張育綸碩士生探討趙國金文人物名號。成功大學胡智聰博士生則聚焦於臺港教育標準字形的異同。高師大陳皓渝博士生則通過「必」字的筆順分析,揭示書寫規律對字形研究的重要意義。高師大蔡承儒碩士生深入研究了量詞「臺/台」的字形變遷與語義演變,這些年輕學子透過高品質的論文,展現了南區文字學研究的未來潛力。
會議閉幕式由成大中文系高佑仁教授主持,他表示:「第三屆研討會的成功舉辦,標誌著南區文字學研究進入了更高層次的發展階段。未來,我們期待更多青年學者加入文字學研究的行列,共同推動漢字研究邁向新的里程碑。」文字學作為連結歷史文化與現代研究的重要橋梁,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愈發受到重視。本屆南區文字學學術研討會的圓滿舉行,不僅為南臺灣的學術界注入新活力,也為臺灣整體的文字學研究拓展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4-12-09
由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主辦的第三屆南區文字學學術研討會於 12 月 7 日圓滿舉行
此次研討會不僅促進了學術交流,也為南部中(國)文系的合作與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