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成功大學自 2018 年起推動臺灣學研究,累積豐碩研究暨教學成果。適逢 92 校慶,臺灣學計畫團隊 12 月 6 至 9 日在光復校區歷史文物館展開為期 4 天的「Formosa 偎海 e 所在」之「從 Formosa 航向東亞(四)」成果聯合展,展示高教深耕計畫的課程成果暨學生作品。今(7)日開幕活動,邀請臺南市陶藝學會理事長、安平陶坊負責人宋健誠,精彩展示相傳為鄭成功渡海攜來,被民間稱為「國姓瓶」的安平壺製作過程。
陳玉女副校長致詞表示,「Formosa 偎海 e 所在」名稱,源自思考”從臺南出發”看臺灣,後來以海洋做為構思概念,並陸續匯聚眾人之力,呈現豐富多元的內容。成果從早期透過劇本展演到今年的數位科技的加入運用。代表了成大對臺南 400 年歷史底蘊的關懷,並期盼以此做為起點,形塑臺南與臺灣更緊密的關係。
今年度「Formosa偎海 e 所在」子計畫執行人楊政達教授,將文本、史科、透過科技轉譯讓學生了解並參與,學生在沉浸式的虛擬環境中,體驗熱蘭遮城人民的生活。陳佳彬副教授從戲劇出發,讓表演藝術課程更具多元,製作鄭成功時期代表性木偶,學生進而發揮人偶演出的創意巧思,也特別設置了 3 個虛擬實境館,讓學生可以線上體驗傳統戲曲、戲偶教學製演,並進行線上學習。李啟彰副教授的「十九世紀臺灣周邊海域物語計劃」,則是從臺灣周邊海域出發,看當時海洋貿易的形成及周邊盟友。
開幕活動邀請臺南市陶藝學會理事長、安平陶坊負責人宋健誠,精彩展示相傳為鄭成功渡海攜來,被民間稱為「國姓瓶」的安平壺製作過程。
臺灣學計畫乃透過成大與臺南在地的眾多素材,探究並梳理臺灣歷史發展脈絡,及各個階段「成為臺灣人」之意識的形成和演變,以及與世界的連動關係。學生們透過感官、知覺和情感,運用自己的能力進行學術研究、戲劇實踐、實地考察和參與設計操作,提升自主學習與探索的能力,並依據個人經驗和歷史想像,發展出獨具特色的學術發表、戲劇創作和文化創意產品。
計畫成果透過詮釋、展示、轉譯與演繹(如借助戲劇、影像、AR / VR科技、展覽等途徑),以及系列性學術專著等,為即將到來的「臺南與熱蘭遮城建城 400 年」提供重要的論述和可視性的展示。有助於架構本計劃的大南方研究觀點與內涵,同時呈現研究在國際上的重要性和臺灣在國際舞台上的深遠價值。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3-12-07
陳玉女副校長說明台灣學的目標及「Formosa 偎海 e 所在」名稱的源起
陳玉女副校長體驗安平壺製作過程
透過數位科技,將文本、史科轉譯讓學生了解、參與並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