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與科藝碩士學位學程共同籌劃「光隙銀花」,以臺南龍崎特色為靈感發想出來的創作,於 2024 年12 月 28 日至 2025 年 2 月 16 日在臺南市 7-ELEVEN 龍崎門市後方木棧區展出。藝術家們以自身獨特的藝術語彙,將自身主觀感受與龍崎客觀資訊相互融合,將龍崎的資源特色,轉譯製作 5 件裝置藝術,以燈光藝術裝置的型態,引導大眾以不同的視角認識龍崎這片珍稀土地,並呈現對龍崎環境議題的關切。
展出時間與「2025 龍崎光節:空山祭」同步,期望使大眾了解龍崎生態與地景,並促進觀光產業,讓更多民眾看到國立成功大學創產所與科藝學程的新興藝術家們所創作出的作品。本展覽同時呈現成大師生以藝術社會實踐的方式,讓成大師生和社區地方產生連結,並透過教學成果與地方交流對話、彼此共學,再與社區場域建立關係與交流的具體行動。展出的裝置藝術的創作過程,藝術家們與當地社區與居民互動,進而在交流過程將這些元素融入作品中,以體現龍崎社區的多元面貌和人文特色。透過藝術作品的展示和社區互動,期待能喚起大眾對龍崎土地的關心與瞭解,提升當地社區的文化特色。
本展覽與展出作品由國立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陳明惠教授指導,臺南社區大學環境行動小組協助,以臺南龍崎為題進行藝術創作。展出的 5 件作品分別為《我們在同一片天空下》、《自然之心》、《微光重燃》、《竹光織夢》與《生命循環》。《我們在同一片天空下》靈感來自「2020 台北雙年展的理念」,作品以天空為隱喻,提醒人們無論立場如何,皆共享同一片大氣與自然環境。《自然之心》步入一個充滿靜謐之美的空間,懸浮的陶片輕舞於空中,營造出寧靜且極具美感的氛圍。作品中央的心形燈散發溫暖光芒,象徵生命與聯結,彷彿生命律動的核心,形成和諧統一的構成與畫面。
作品《微光重燃》以光影的變化展現龍崎面臨的人口外移挑戰,作品利用逐漸消散的燈光暗示社區的孤寂感,但也透過光影交織,象徵著凝聚社區力量的希望。《竹光織夢》探討自然與人造材料的交融,以垂吊竹材展現如竹林搖曳的自然韌性與優美,象徵生命力與文化根基。夜晚燈光下的色彩流動,宛如光影夢境,象徵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緊密連結。《生命循環》結合龍崎具代表性的在地植物與壓克力材質,呈現從繁盛到凋零、腐化與死亡的多重狀態。這些形態透過雷射雕刻技術刻印於壓克力片上,嵌入暖色系燈條,增添對生命的敬重與溫暖感。
「光隙銀花-龍崎在地意象燈光裝置藝術設置計畫」
展覽時間|2024 年 12 月 28 日至 2025 年 2 月 16 日
展覽地點|7-ELEVEN 龍崎門市後方木棧區
指導單位|文化部、臺南市政府
主辦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國立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
協辦單位|龍崎區公所、臺南社區大學環境行動小組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5-01-06
作品《自然之心》 - 懸浮陶片與心形燈光營造寧靜空間,象徵生命的聯結
作品《微光重燃》 - 光影變化象徵人口外移挑戰與社區凝聚希望
作品《我們在同一片天空下》 - 以天空為隱喻,表達共享自然環境的理念
本展覽與展出作品由國立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陳明惠教授指導,臺南社區大學環境行動小組協助,以臺南龍崎為題進行藝術創作
《竹光織夢》 - 垂吊竹材與燈光交融,展現自然韌性與人際情感連結
《生命循環》 - 以壓克力與植物刻畫生命循環的多重狀態